11月份以来,经营贷市场竞争激烈,新一轮利率“价格战”正式打响。多家银行相继下调经营贷利率,部分产品年化利率低至2%到3%区间。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经营贷利率下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明确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利率下行提供政策支撑;其二,微观经济主体经营压力仍存,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市场供需格局推动利率下探;其三,商业银行为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等经营指标,在激烈竞争中选择通过利率让利,争抢风险可控的优质客群。
部分产品利率低至2.2%
经营贷是银行面向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发放的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或业务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持续升温,经营贷已成为银行争夺的焦点赛道,利率不断下探,部分产品年化利率低至2.2%。
记者从珠海华润银行深圳地区工作人员处获悉,该行经营贷产品1年期年化利率低至2.2%,3年期年化利率为2.35%,最高贷款额度可达2000万元,授信期限最长30年,支持每年或每3年续贷、到期归还本金的模式,其中1年期产品还可享受“无还本续贷”服务。申请该产品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名下持有成立满1年以上的公司,且在深圳拥有可抵押房产。
11月12日,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发布公告称,针对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推出专属经营贷产品,最高额度2000万元,年化利率2.8%起(按单利计算)。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同样积极入局利率竞争,招商银行个人抵押经营贷年化利率低至2.4%,最高额度可达3000万元;多家国有大行信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个人抵押经营贷利率普遍稳定在2.5%左右。
银行应严守风控底线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经营贷利率“价格战”的核心驱动因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在信贷需求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选择以低利率吸引目标客群;二是政策层面持续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助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高政扬强调,这一利率下行趋势虽能为符合要求的优质小微企业减轻融资压力,但银行必须严守风控底线——不可因追求业务规模而放松审核标准,避免资金流入低资质企业引发风险。从市场影响来看,利率“价格战”将进一步加剧银行间竞争,压缩行业整体净息差空间,尤其中小银行受负债端成本刚性约束,这一经营压力会更为突出。
高政扬表示,未来经营贷利率大概率将维持“低位企稳、小幅波动”的态势,持续下行空间有限,短期内反弹概率也较低。具体来看,一方面货币政策预计保持宽松基调,仍会推动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已明显收窄;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净息差逐步企稳,叠加负债成本管控成效初显,将为利率维持低位运行提供支撑,但需警惕过度超低利率带来的盈利承压与套利风险,后续更可能呈现低位震荡格局。
针对经营贷业务的优化发展方向,杨海平表示,商业银行应立足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依托生产场景数字化转型,联动商圈、电商平台等生态资源,以批量授信模式搭配智能化风控体系,重构经营贷业务发展逻辑,提升服务效率与风险管控水平。
高政扬补充表示,一是精准实施客户分层,通过精细化、动态化的信用评估与风险定价,实现贷款利率与企业真实风险匹配,对优质客户给予差异化利率优惠,而非“一刀切”式压价,避免过度下沉至低资质客群;二是强化智能风控能力,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企业现金流、供应链关系等核心指标,有效识别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三是持续完善贷后管理与监控体系,严格审查贷款用途,动态跟踪企业经营状况,及早识别潜在违约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缓冲机制;四是加强合规管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筛查异常交易模式,确保在让利实体的同时守住风险底线;五是丰富产品形态,可推出利率阶梯、服务增值组合等产品,通过配套金融服务提升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