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8 01:27:00 股吧网页版
消费基础设施REITs业绩攀升 借鉴海外经验破局地产转型 “中国蓝海”潜力待释放
来源:华夏时报网

  2025年以来,国内经济回暖带动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支出扩容,全国零售市场在政策扶持与内生修复双轮驱动下稳步复苏,直接推动消费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底层资产业绩显著提升,使其成为年内资本市场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

  11月12日,由观点机构主办的“2025观点商业年会”在上海开幕。会上,根据观点指数发布的报告,2025年内消费REITs表现亮眼,目前已上市12只消费基础设施REITs,总市值达418.65亿元;主要受益于消费复苏、优质资产稀缺性以及专业运营带来的资产增值,前五名消费基础设施REITs的涨幅均超37%。

  F.O.G.富尚资产集团董事长、越秀REITs独立董事陈晓欧表示,REITs市场是“绝对的蓝海市场”,且有望成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转型方向,但“当前这一转型路径尚不够清晰”。他建议相关企业放宽视野,参考日本、新加坡等海外成熟REITs市场的经验,“通过创新思维找准自身定位,激活企业创新型金融模式”。

  消费基础设施REITs资产扩容提速

  2025年,消费REITs赛道持续升温。年内,易方达华威农贸市场REIT、中金中国绿发商业REIT、中金唯品会奥特莱斯REIT、华夏凯德商业REIT、华夏中海商业REIT五只消费基础设施REITs先后完成上市,截至目前已有12只上市的消费基础设施REITs。从发展趋势来看,资产多元化特征也愈发明显:底层资产类型从传统的核心商圈购物中心扩展到奥特莱斯,REIT发行方则从内资扩展到外资,资产覆盖范围与结构日趋完善。

  财务运营数据显示,2025年消费REITs核心指标持续维持高位并稳步提升,出租率、收缴率及利润率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对比数据显示,2024年该类REITs平均出租率97.68%、收缴率99.45%、EBITDA利润率62.59%;2025三季度,该类REITs平均出租率97.20%、收缴率99.65%、利润率66.61%,运营韧性持续增强。

  高出租率主要依赖于优质底层资产项目的支撑。例如:三季报显示,华夏华润商业REITs的底层资产青岛万象城收缴率达100%,出租率维持在98.73%的高位,租金单价水平提升至430.07元/平米/月,环比增长2.8%。

  业绩向好也直接反映在二级市场表现上。2025年,消费类REITs年内平均涨幅远超其他类型REITs,新上市产品涨幅尤为突出。据观点指数报告,12只已上市消费REITs当中,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年内涨幅最高,达71.36%;其次,嘉实物美消费REIT年内涨幅达到41.06%、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年内涨幅为35.18%。此外,中金印力消费REIT、华夏首创奥莱REIT年内涨幅均超过30%。

  净利润方面,华夏首创奥莱REIT、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分别实现3814.68万元和2019.5万元,领先同类产品;年化现金流分派率方面,8支消费基础设施REITs的平均分派率为4.42%,其中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中金印力消费REIT、嘉实物美消费REIT、华夏金茂商业REIT均达到4.0%或以上。

  从细分资产类型看,以购物中心为核心资产的消费REITs盈利能力较强。例如,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华夏华润商业REITs与中金印力消费REIT分别实现营收5.64亿元和2.54亿元,稳居同类产品前列;奥特莱斯则凭借“名品+折扣+体验”的独特模式构建竞争壁垒,例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夏首创奥莱REIT实现营收1.81亿元,净利润4837.27万元。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未来同类型资产之间的表现差距将主要取决于运营能力。”观点指数分析指出,为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多数消费REITs已着手优化品牌组合、改造底层资产,以提升客流与销售额,此外具备强运营能力的管理人旗下的REITs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例如,2025上半年,成都大悦城就引入29家不同层级的知名首店,覆盖零售、餐饮、体验等多元业态,有效提升资产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扩募”已成为消费基础设施REITs规模增长的新引擎。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今年9月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下称“782号文”),将基础设施REITs扩募门槛从“上市满12个月”缩短至“上市满6个月”,并允许跨行业资产混装,为扩募提供政策支撑。

  2025年9月30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为华夏华润商业REIT提交“产品变更暨扩募份额上市申请”,计划通过扩募新购入苏州昆山万象汇项目。得益于政策放宽,该REIT有望于年内完成扩募,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扩募实践经验。

  REITs破解“投融管退”难题

  11月12日,在2025观点商业年会上,多位行业资深人士围绕REITs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贡献了诸多真知灼见。

  印力集团执行总裁兼上海城市商业公司董事长姚海波表示,不动产的本质是为城市创造有温度的空间,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体验,也为投资者带来可预期的回报:“REITs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起点,必须要求我们用更专业的能力、更开放的思维、更长期的视角去经营每一个资产。”姚海波强调。

  F.O.G.富尚资产集团董事长、越秀REITs独立董事陈晓鸥直言,REITs市场是绝对的蓝海市场,但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仍面临困局,“REITs市场尚处在萌芽阶段。”

  目前国内发了76单公募REITs,超过了新加坡加香港2个市场REITs的总数量,但中国REITs资本市场规模才2000多亿人民币,全球的REITs市场则是2万亿美元,“对比之下,中国REITs市场体量仍较小,未来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是不容忽视的新兴市场。”

微信图片_20251115172614_352_22.jpg

  陈晓欧坦言,REITs或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出路,但目前这一方向尚不够清晰。他建议相关企业放宽视野,不必局限于国内市场,可多关注日本、新加坡等海外活跃REITs市场,“通过创新思考找准自身定位,激活企业创新型金融模式”。

  从机制层面分析,中金基金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李耀光分析指出,REITs可借助二级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为投资人提供灵活退出渠道。投资人想退出时,可通过证券买卖实现,无需依赖资产盘活方;资产运营机构也无需担心业主变更,能专注做好资产管理。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中国不动产投资端缺乏长期资金的问题,也为原资产投资方提供了退出路径。”李耀光解释说,对发行企业而言,REITs募集资金无需偿还,相当于为项目引入新股东;有了REITs这一退出手段,企业“投融管”模式也可能发生变革。

  李耀光进一步表示,REITs可能会带来“以退定投”“以退定管”。企业可按照REITs标准投资建设或收购资产,将管理提升与资产盘活的循环思路融入价值链与生态链,“实现新阶段新时代的房地产新模式发展,本质上就是实现‘投融管退’良性闭环,而不是债务驱动模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