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端天气频发、全球经贸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保险作为管理风险的主要工具,面临着愈发复杂的考验和日益增加的风险管理需求。而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是保险行业的风险分散工具,在经受着时代考验的同时,也迎来了相应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在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方面如何展现更大作为?全球再保险业应该如何应对世界变局?中国再保险机构应如何抓住企业“出海”机遇?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专访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刘红。
前海再保险是一家成立近十年的国内专业再保险公司。刘红告诉记者,未来,中国保险与再保险业的国际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前海再保险将继续秉持“专业、创新、合作”的理念,既要当好中国企业和中国科技出海的“护航者”,也要成为全球再保险市场中稳健、专业、可信赖的中国力量。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作为中国再保险业与全球再保险业沟通的重要桥梁,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下称“登记交易中心”)从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登记交易中心累计交易规模达到45亿元,累计登记规模近1100亿元,业务稳步增长。
“我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登记交易中心在政策优化、规则完善和系统建设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变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市场效率,也为保险公司参与再保险业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效益。”刘红说。
登记交易中心加强数据标准化与数字化建设,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操作风险。刘红表示,过去,再保险交易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依赖手工操作,容易出错,清算效率低。登记交易中心牵头制定了全国性的再保险数据交互标准,推动业务链上对账、登记和清算,实现了“零差错、零人工”的突破。这不仅提升了再保险机构的内部运营效率,也增强了市场整体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为国际再保险业务的开展打开了新局面。”刘红说,以前境内机构在跨境资金结算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效率也相对滞后。登记交易中心依托FT账户体系,构建了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通道,使得自贸区内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银行申请收付款及外币兑换,大幅提升了资金划付效率。这对于机构拓展国际业务、参与全球再保险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登记交易中心下一阶段的发展完善,刘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力度推动再保险向数字化、标准化转型,加快业务交易向场内集聚,提升交易规模;二是构建更加规范、透明、诚信、高效的再保险交易生态,提升场内再保险业务交易的可信度,降低场内再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成本;三是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编织全球风险保障网络,成为国内外风险治理的中枢,推动内地再保险企业参与全球风险管理。
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变化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增加了保险赔付压力。记者从业内交流获悉,2025年上半年,从保险赔付灾害原因来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88%,占保险赔付的98%。
极端天气频发对保险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刘红表示,气候变化造成的比如海平面上升、气候区域转移、台风路径北移等,使得以前低气候风险区域变成了现在的高气候风险区域。这必然会加大保险保障的缺口。针对这部分气候风险保障缺口,保险公司可通过设计创新型的特定灾种保险产品予以弥补。比如,近些年在国内不断发展的天气指数保险,正是有效对冲此类新型气候风险的工具。
刘红表示,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依赖历史记录,并且隔数年更新一次的巨灾建模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气候相关巨灾定价的需求。现阶段,再保险公司定价会有巨灾附加费率,可以预见,对气候变化定价不足的部分,应该也会有气候附加费率,但如何科学厘定这部分费率在现阶段还是个问题。同样,再保险公司也面临在技术定价中充分科学考虑气候变化的挑战。
据介绍,前海再保险首创“AI+空间大数据”驱动的洪水巨灾精算模型,完成了从传统巨灾建模框架到基于AI的建模框架的范式转换。该模型开创了高度可复制的轻量化巨灾快速建模范式,将洪水模型开发周期从行业普遍的2年至4年缩短至4个月至12个月,核心开发人员从5人至10人精简至仅2人。
在刘红看来,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协同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使用商业保险、气候债券、绿色债券、巨灾债券、商业巨灾保险、政府巨灾保险等多种方式对冲气候风险,最终达到提升整个社会极端气候金融韧性的目的。
紧抓企业“出海”机遇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出海”加速,不少头部险企正在抢滩新能源车险“出海”市场。
在刘红看来,中国产业“出海”催生保险需求,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从制造业到基础设施,从数字经济到新能源,正面临各类新型风险,包括政治风险、供应链风险、项目履约风险以及合规性挑战等。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领域,肩负着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的基本任务。
“与此同时,中国保险业自身也要‘出海’,再保险是其中的关键力量。”刘红说,保险业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服务“出海”企业,更是中国金融体系全球化的重要一环。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具有天然的国际属性。保险与再保险的经营逻辑在于跨地域、跨险种的风险分散。只有将业务拓展至全球,在不同市场承接不同类型的风险,才能实现更优的风险对冲和更稳健的经营。
谈及前海再保险未来的海外布局,刘红介绍称,在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中,海外市场的发展始终占有重要一席。同时,公司也适时地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和调整公司的海外战略。“关于新兴市场的遴选标准,我们优先选择能与当地合作伙伴及客户建立稳固、可持续业务关系的市场。此外,市场熟悉度至关重要,我们仅进入已具备或能快速建立全面市场认知的区域。”刘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