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东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有望带动东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至18%,创造逾1万亿美元的潜在增值。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人工智能亚太研究所负责人凯利·福布斯表示,东盟国家拥有数字化发展潜力和庞大的年轻劳动力,若能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有望成长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民众“智”享技术红利
东南亚地区雨季漫长、洪水多发,如何及时监测预警?泰国清迈大学气候变化数据中心给出“智慧答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该中心在泰国北部多处山洪及内涝高风险区域布设监测设备,实现水位实时监测与预警,让防灾应急更快一步、反应更准一分。随着监测网络从源头延伸至下游,相关部门能在暴雨来袭时更科学决策,民众也可即时获取重要提示。
随着人工智能在东盟国家的应用需求持续升温,一批本土创新企业加速崛起。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当地政府在玉米种植规划中引入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及湿度、温度等关键指标,为精准施肥提供依据。面对油棕种植区虫害风险上升,无人机植保企业“泰腊农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虫害进行预测与识别,科学确定农药种类与喷洒频次,使防治效率提升约六成。在马来西亚,一家名为“政策街”的科技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保险流程,打造集风险评估、欺诈监测、自动理赔于一体的智能平台,并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推荐与精准承保,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应用还延伸至文化教育和城市交通等社会服务领域。文莱初创民企“皮克塞莱特”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游戏与漫画内容生成,推出融入传统文化的校园安全主题手游及“青少年网络漫画”系列,结合智能分析与互动设计,通过识别用户行为推出定制内容,让教育传播和文化表达更具吸引力与影响力。今年以来,新加坡启用了人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融合实时数据与动态调度,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者莉娅·斯莱曼表示,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广泛运用显著提高了产业效率,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更具韧性的惠民方案,给民众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支持政策持续出台
近年来,东盟国家积极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投入同步提速,制造、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成为优先应用方向。
新加坡2023年发布了升级后的《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提出构建可信赖、可持续的人工智能生态。印尼2020年推出《2020—2045年人工智能战略》,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长期发展重点。马来西亚通过《数字经济蓝图》及“国家人工智能路线图”促进产业加速升级。泰国2022年实施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和行动计划(2022—2027)》,力求以人工智能驱动创新和公共服务优化。
“在东盟,人工智能融资正进入加速通道。今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投资机构有超四成资金涌向该产业。”柬华理工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通孟戴维对记者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受青睐,正全面融入内容创作、教育传播与企业服务等领域。
为支撑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东盟国家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拓展互联互通网络。其中,该地区数据中心容量增长显著,预计从2024年的1677兆瓦增至2028年的7589兆瓦。5G网络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过去5年间,东盟每年在5G基础网络上的投资规模约为140亿美元。东盟国家间还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合作,如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通过海底电缆和光纤网络连接,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携手推进海底光缆项目建设,区域资源实现“陆海一体、数网共织”。
在2021年发布的《东盟数字总体计划2025》中,东盟明确提出以区域协作为引擎,推动人工智能一体化发展,减少政策碎片化,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专家指出,从单点突破到协同并进,东盟正迈向区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同频时代”。依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合作机制,东盟将在数据流动、跨境电商等领域深化协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筑牢根基。
对华合作日益紧密
近年来,东盟与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业落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产业链加速融合,创新生态日渐完善,进一步助推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中国—东盟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投入运营,聚焦农业、医疗、物流等多个领域,与东盟相关机构共同打造垂直应用解决方案。目前,该中心已签约项目超过60个。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文勇刚表示,东盟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多样,与中国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完美契合。
今年9月,中国科技部发布《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产业赋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在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上,广西发布了《面向东盟“百千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2025—2027年)》。该计划通过“人工智能+东盟国家语言+专业”融合模式,力争在未来3年内培养百名数字创新人才、千名数字金领、万名数字蓝领。
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促进数字、绿色等新兴产业发展被列为重点合作领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通过规则对接、标准互认、机制互通,为中国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东盟市场顺畅落地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双方在数字领域释放乘数效应。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发展迅速,东盟与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的新场景、新业态中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应共同把握数字时代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