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陆续有地方国资平台挂牌出售房产,这一资产处置行为本身并不算新鲜,却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11月14日,贵州大诚建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转让位于重庆、江门、安顺等11处房产。11月6日,四川西昌市委托拍卖公司一次性挂出144套国有产权住房;11月5日,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公告,定于11月21日公开拍卖福州长乐区51套市场化商品房。更早之前,北京、山东烟台、淄博等地均出现过地方国企挂牌出售房产的情况。
国资挂牌的房产是否有捡漏机会?央国企集中挂牌房产对市场又有何影响?
11月17日晚间,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国企挂牌出售房产虽会增加市场供给,但对整体楼市格局影响有限,且不存在“一上平台就打折出售”的情况。
多地国资密集挂牌出售房产
近期,多地国资平台出现了集中挂牌多套房产的情况,挂牌出售的资产类型囊括住宅、商铺、车位等。
其中,四川西昌市的批量卖房行动颇具代表性。
11月6日,西昌市委托拍卖公司一次性挂出144套国有产权住房,分为三个“打包套餐”:礼州中学35套经济适用房,最小面积33平方米,均价仅3017元/平方米;袁家山69套小区房,平均单价4997元/平方米;西城、东城的40套改善房,均价5799元/平方米。记者注意到,这些房源多为经济适用房、保障房,产权明晰且部分带有固定车位,竞拍者首付仅需2.5成,可办理75%的银行按揭贷款。
另一个集中出售房源较多的城市是福州。11月5日,福州长乐区挂出51套商品房,总价区间为44.7万至153.6万元,均价1.1万元/平方米。
11月14日,贵州大诚建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转让(降价延期)位于重庆、江门、安顺等11处房产,总价格在22万~73万元,处置房源中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保证金在6万元~30万元不等。
而在更早之前,今年以来,北京西城区国资旗下天恒置业集团一次性挂牌111套房产;吉林银行挂牌2000多套房产,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出售位于大连的68套房产。
在李宇嘉看来,今年以来国资密集售房主要包括“资产优化的瘦身策略”“资金压力下的回血需求”“政策推动的盘活行动”等原因。
“国资企业,不管是城投平台等功能性国企,还是国有竞争性企业,都有业绩的考虑,一是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二是利润税费上缴的压力。对于上市类国企,更是要对股东负责,对估值负责。此外,过去,不动产价值持续上涨,靠抵押就能获得现金流,但现在各地对国企利税上缴考核更严了,资源支持减少了,同时要求国企要承担一些稳增长的任务,但这些任务短期内很难有盈利和现金流,所以需要变现资产。”李宇嘉分析称。
在政策层面,记者注意到,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中提到,“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有效盘活不同类型存量资产”。
对市场整体影响较小
对于国资售房是否会冲击二手房市场、改变楼市格局,部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单个案例影响有限,需关注供给主体增多带来的叠加效应,而且国企房产拍卖不存在“一上平台就打折”的情况。
李宇嘉详细解读了国资房产的拍卖路径与定价机制。
他提到,国企平台拍卖房产属于大宗交易,必须通过第三方资产交易平台或“三资”平台进行,需发布公告披露房源位置、起拍价、产权等信息,采用公开竞价方式,以确保公平公正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初始挂牌价严格按照评估价确定,不存在一上平台就打折的情况,只有在无人接拍时,才会进入第二次拍卖环节,此时才可能出现价格折扣。”李宇嘉说道。
国资平台出售房源,对市场影响如何?
李宇嘉分析称,单个国资售房案例规模较小,多为几十套、上百套,最多几百套,对整体市场冲击有限。但需注意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下,房源供给主体已从传统的开发商、二手房业主,扩展到实体企业、上市公司、政府平台等,叠加二手市场挂牌量持续攀升、价格下跌、交易周期拉长(贝壳数据显示,业主出售二手房的交易周期多在半年左右),多主体供给的加总效应可能对市场造成一定扰动。
“由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牌房源通常需在指定的产权交易所出售。所以从价格方面来看,这些房源并不是太有吸引力,甚至部分房源可能还要求一次性付款。因此,对个人购房者来说,其性价比可能并不是太高。”一位央国企产权交易流程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政策层面,李宇嘉建议,相关部门在分析市场供应时,需将二手房挂牌量、法拍房源、工抵房、银行直售、国资平台拍卖等纳入全口径统计,才能准确把握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性。短期而言,随着国资房源的持续入市,局部市场供需关系仍将处于调整阶段,价格波动可能延续一段时间,但不会改变楼市平稳发展的整体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