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8 20:52:09 股吧网页版
未来五年,山东急需一个超级大城市
来源:OFweek

  青记按:

  刚刚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中提到,“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

  这些表述都明确了山东作为黄河流域龙头和经济大省应该担起的重要责任。

  山东自身也表示,要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对于全国来说,山东的发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连10万亿体量的山东这个经济大省落后了,那么整个北方都会塌陷了,进而影响全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但这里面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问题是,山东要想不落后,围绕“工业经济”这个头号工程发力的思路没问题,这也是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排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前面的原因所在,但山东的问题是,不能只围绕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做增量、做创新,而是必须要有更多能在全球范围内掌握话语权、一定规模体量的新兴产业集群和科创巨头,否则是没办法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

  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的配套资金,还是科创企业的营收和利润,都对山东对应领域形成了“降维打击”,长此以往,山东如何能留得住人才?如何能留得住好企业?

  这个原因也不复杂,就是产业发展规律。

  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奇点时刻,一旦某项新技术出现突破,很容易出现断代式领先,同时围绕这项新技术的产业集群都会受益,这也是当下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都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原因。

  青记智库一直建议,在一个区域大分化、赢者通吃的时代,对于整个山东来说,一定要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能在全国范围内和一二线城市争抢优秀人才、吸引优质企业集聚的城市和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全国范围内科创高地、一两条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一两家世界一流科创企业,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撒胡椒面。(相关阅读:十五五规划,青岛最需抓住的城市和产业跃升机遇)

  不幸的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摇摆、省直部门对全省的重大措施落地不积极,同时加上济青联动受先天距离和高铁短板影响大、两座城市联动不积极,山东最拿得出手的两个核心城市青岛和济南过去五年的GDP增速竟然双双低于全省。

  未来五年,山东如果不能在培育科创高地、新兴产业集群等层面有所突破,面临的就不是人才流失的问题,而是整个区域的塌陷。

  而且,培育超级大城市与均衡发展并不矛盾,是一个省份发展的动态选择而已。

  当一个地方新兴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外流严重、经济落后时,必然要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一个超级大城市;

  反之,当超级大城市发展一定程度,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足够强,也会通过溢出效应实现均衡发展。

  具体到山东来说,培育一个超级大城市不是说济南和青岛非此即彼,老死不相往来,反而更要加大双方走动力度,一起破解双核协同发展难题,释放区域经济潜能。

  这是青记智库今年4月向相关部门提报的《加快破解双核协同发展难题,释放区域经济潜能》建议,供参考。以下是原文:

  针对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过去五年增速低于全省、济青联动受先天距离和高铁短板影响大、全省支持政策重出台轻落地等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快破解双核协同发展难题,释放区域经济潜能。

  一、概况

  作为山东省经济双核",济南与青岛凭借其体量与战略地位,本应是驱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事实却正相反。

  济南与青岛已经成为拖累山东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之一。

  从GDP数据看,2020年-2024年,山东省GDP从7.28万亿元增至9.86万亿元,五年增长2.58万亿元,增幅达35.4%。

  济南与青岛五年增幅分别为33.4%、34.83%,不仅均低于全省水平,在全省也排名靠后。

  2020年-2024年,共有东营、烟台、枣庄、潍坊、菏泽、临沂、聊城7城的GDP增幅高于全省水平,成为过去五年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东营的GDP增幅最大,高达47.16%。

  将范围扩大至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2020年-2024年,两大都市圈GDP总和占全省的比重从42.92%下降至42.09%,同样低于全省经济增长。

  放到全国经济发达省份来看,山东“双核”的首位度明显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而且,即使以均衡发展著称的江苏“双核”首位度出现了下降,也还是高出山东“双核”2.3个百分点。

  广东和浙江的“双核”GDP总量占全省比重均超过40%。其中,广深双核占比近全省的一半,杭甬双核占比近45%,宁苏双核GDP总量占比也达到了三分之一。

  2020年-2024年,广深双核GDP总量五年增幅高于各自的全省水平,同时,深圳和宁波两座核心城市的GDP五年增幅也高于全省。

  此外,在2024年全国GDP30强城市中,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中有5座核心城市(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GDP排名位居全国十强,宁波近几年来一路狂飙,2024年,宁波超越天津,GDP排位升至全国第11。

  相比之下,山东“双核”明显发展动力不足。青岛自常年维持在全国第13名,济南则一直在二十名左右徘徊。

  如何尽快破解双核协同发展难题,释放区域经济潜能,成为摆在全省面前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二、问题分析

  1、济青协同联动存先天短板

  对比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双核城市,从地理位置看,山东双核直线距离最远,通勤时间最长,直接影响了协同联动效率。

  从交通网络成熟程度看,济青高铁日均班次仅为广深的50%、宁苏的60%。济青的高铁1.5小时通勤仅能满足基础出行需求,而广深、杭甬、宁苏均已实现0.5-1小时“公交化”通勤。

  相较于广深、宁苏等城市间已建立的专用城际线路,山东双核的交通仍主要依赖于高铁干线,缺少市域铁路网络有效衔接,这导致在班次密度和通勤化水平上,山东双核相较于前者存在明显的差距。

  2、济青城市定位摇摆不定

  2017年,全省提出“强省会”战略,2023年转向“济青双核”,2024年青岛“强龙头”写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这几年,全省对青岛和济南定位、支持政策摇摆不定,缺乏培育超级大城市的有力对策。

  3、各自为战问题突出,缺少跨区域、多领域协同合作

  在产业协同上,济青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质化问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制造业等领域,导致了资源分散和内部竞争加剧,而非互补合作。

  在城市企业互动方面,两地双向投资合作少。济青两市目前的双向投资合作多集中在省属企业间的投资,而两市大企业之间的双向投资案例不多。

  三、具体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双城联动机制

  对比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双城联动,山东一直没有建立明确的双核联动机制。

  2019年9月,广州和深圳签署《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广深合作推向新台阶。

  2021年,浙江出台《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将其上升为省级重要战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自2021年起,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已连续3年举行唱好杭甬“双城记”市级联席会议。

  建议借鉴广深、杭甬经验,由省级主导制定相关行动规划,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破除行政壁垒,同时明确双核分工。

  2、升级交通网络,打造1小时通勤圈"

  对标长三角、珠三角交通一体化经验,进一步完善都市圈交通网络,构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

  一是加密济青高铁班次,实现济青高铁“公交化”。同时,举全省之力建设济青之间的快速通道,比如引入磁悬浮、自动驾驶等新技术,规划青岛-济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线。

  二是推动交通“同城化”建设,借鉴广深“铁路e卡通”模式,推行济青高铁月票制,降低两地高频通勤成本。

  三是加速推进鲁中高铁的规划建设。鲁中高铁作为山东省“四横五纵沿黄达海”交通规划构架中的第四“横”,建成后将有效连接半岛地区与鲁中、鲁西、中原地区、晋冀乃至整个大西北地区,为沿途地区西进东出、南下北上带来便利。

  四是加强青岛与济南之间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济青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比如,整合济南内陆港与青岛港资源,打造“黄河流域双循环战略支点”建设沿黄陆海物流大通道。

  3、重构产业生态,建立差异化发展模式

  作为山东发展中轴线的核心城市,济青都市圈联动少不了淄博和潍坊的参与。

  根据统计年鉴显示,青岛、济南、潍坊和淄博四城产业重合度最高的行业分别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4座城市的重点产业虽然有所重叠,但城市之间各有侧重,为双方合作提供了空间。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为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已经提出,建设济南先进半导体、青岛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淄博MEMS、烟台光电智能传感、潍坊声学光电、威海高端打印机等信息产业基地。

  通过产业协同,可以进一步提升4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两大都市圈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对整个山东省的产业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利好。

  对于四城重合度低的优势产业,可以推动各城市释放各自的发展潜力,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以杭州和宁波的联动发展为例,杭州利用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宁波的传统制造业提供了智能化升级的解决方案。

  同时,宁波的制造业也与杭州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比如吉利汽车集团根据杭州、宁波两地的特点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形成了闭环双向联动。

  对于青岛、济南、潍坊和淄博四城来说,青岛的轨道交通、食品饮料,济南和淄博的医药制造,可以上升为两大都市圈的优势产业,将产业链拉伸拉长。

  比如,鼓励青岛的轨道交通、食品饮料,济南和淄博的医药制造产业等在两大都市圈其他区域投资建厂,同时鼓励其他区市相关配套产业纳入这些优势产业链中。

  4、均衡公共服务,统筹优质资源区域布局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在高校科研平台集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优势突出,如何让省会的优质资源辐射到青岛乃至青岛都市圈,让周边城市享受省会一样公共服务,是济南和青岛协同发展的一大突破口。

  一是建立便捷生活事项清单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推动济青两地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对接合作。

  如济南与青岛的医保异地结算、户籍互通等,试点“济青人才绿卡”,促进高层次人才的自由流动等。

  二是推动省属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在济青都市圈均衡布局。

  以广东为例,在全省明确“以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同等力度支持广州”之下,广东针对深圳教育医疗方面的短板给予大力支持。。

  2020年12月24日,深圳市教育局与广东实验中学签约,由深圳市教育局与广东实验中学合作创办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原深圳市第十七高中)。

  相关阅读:

  十五五规划,青岛最需抓住的城市和产业跃升机遇

  原文标题 : 未来五年,山东急需一个超级大城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