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来到山东烟台招远市张星镇,实地见证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这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松涛表示,该项目是中广核积极融入山东能源发展规划、梯次打造核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关键项目,将持续助力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项目全部机组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50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00万人口的一年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等效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5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20万吨。
在山东烟台招远市张星镇一片依山傍海的工地上,起重机舒展长臂,混凝土泵车轰鸣作响,核岛基座在晨曦中初现轮廓。

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建设现场。公司供图
作为中广核在全国布局的第十个核电基地,招远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机组。其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首次为“华龙一号”配置了冷却塔。
“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配置了高达203米、淋水面积为16800平方米的高位收水自然通风冷却塔,首次将二次循环冷却技术应用到‘华龙一号’机组上。”山东招远核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喻向东表示,冷却塔将核电站常规岛的直接冷源由大海变为大气,依托大气热阱带出常规岛热力循环余热,海水仅作为补充水源。这一设计不仅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使用,还大幅降低水头和能耗,最大程度降低飘水率,有力保障了冷源安全。采用该技术的招远核电,拓宽了核能项目开发空间布局,将为我国核电建设开辟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建设现场。公司供图
安全始终是核电的生命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亚璋表示,高位收水自然通风冷却塔凭借自身蓄水量,在失去厂外补水的特殊工况下,仍可确保机组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为极端情况下机组安全稳定退出预留“缓冲带”。此外,项目还首次为“华龙一号”配置核级机械通风冷却塔,其自备大容积水池可在失去补水情况下,为反应堆提供不少于30天的冷却能力,进一步强化核岛冷却保障。二者协同构成“自然+机械”的二次循环冷却技术体系,构建起覆盖“常规岛-核岛”的全面冷源保障系统。
除了发电与建设,核能的综合利用也是项目重点推进方向。喻向东透露,招远核电正积极谋划核能综合利用,融入山东省胶东半岛清洁供暖一张网建设,助力北方清洁供暖和生态环境改善。项目一期工程核能供暖按照“同设计、同建造、同投运”方式推进,单台机组每小时最多可提供约1000吨蒸汽,供暖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供暖范围可覆盖招远市及周边县市。未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平稳平顺推进,项目还将持续拓展工业蒸汽、核能制氢、海水淡化等核能综合利用场景,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