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文婧)上交所官网显示,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思维”)科创板IPO将于11月21日上会审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工业智能化持续深化,机器视觉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凭借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以及在头部车企中的深度渗透,易思维正从国内领先迈向全球机器视觉领域的竞争舞台,成为国产厂商力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代表。
高强度研发投入
人才构筑技术根基
工业机器视觉具有技术复杂度高、标准门槛高、研发成本高的特点,这一行业曾长期由海外厂商占据主导,易思维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汽车制造机器视觉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做到“高专注度”的视觉公司,已在该领域形成深厚积累并建立领先优势。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人才”正是易思维技术体系的关键变量——研发人员占比高、学历结构优、专业覆盖面广。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易思维研发团队人员达251人,占员工总数的45.89%;员工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在总计547名员工中,硕士与博士合计16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九成。这在同类公司中并不多见,反映出公司从创立之初便坚持以研发为核心驱动力的路径。
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共有六人,阵容颇为亮眼。以董事长郭寅为例,这位来自天津大学、曾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创业者,在激光与光电测试领域深耕多年,曾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个人曾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多项高层次人才计划,并带领团队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核心成员之一的郭磊为正高级工程师,先后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天津市智能制造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等。另有核心成员QianFeng曾在迈思肯系统、亚马逊、康耐视等国际企业从事光机电开发工作,具备国际化视野。
中国企业联合会资委会委员、高级经济师董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机器视觉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场景,必须是复合型团队驱动产品演进。易思维的研发结构涵盖算法、光学、嵌入式硬件、软件架构、结构设计等所有关键环节,形成完整的“五位一体”技术体系,为后续产品持续迭代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近年来,易思维始终保持高研发投入强度。招股书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达到38.85%、32.14%和30.06%,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8.53%,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在技术密度极高的赛道,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意味着更强的自主技术积累与产品迭代能力,为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头部车企深度渗透
规模化交付能力持续验证
正是凭借这种紧密融合的人才结构和研发体系,易思维构建了当前行业内应用覆盖范围最广的机器视觉产品矩阵,产品已深入汽车行业众多场景,并正在向更多高端制造领域延伸。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易思维产品已批量应用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北京奔驰等主流合资品牌,比亚迪、江淮、奇瑞、广汽、东风等传统自主品牌,零跑、蔚来、理想、小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以及海斯坦普、卡斯马、本特勒、拓普、华翔、汇众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几年,公司产品还出口应用在沃尔沃、Rivian等国际车企的全球主要工厂,同时应用在比亚迪、奇瑞等国内头部车企的海外工厂。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汽车制造而言,任何机器视觉系统要替代人工,都必须通过极高的工艺门槛。能进入头部车企并持续放量,是最重要的验证方式。易思维在头部车企拥有较高的渗透率,意味着其产品具备竞争力与可靠性。
与传统设备企业需自建生产线不同,易思维采用的模式为自主设计电路板和结构件,委托供应商加工,然后自主进行装配、标定、测试等环节完成产品生产,不存在大规模生产线。公司基于客户订单情况安排生产计划,生产人员可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使其具备较强的生产弹性。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订单增长时,生产人员可以在多个产品之间快速切换,产能可在短周期内扩容。
数据显示,易思维产能利用率在2022年至2024年保持在72%至90%的合理区间,产销率在今年上半年达到115.78%。这意味着公司产能呈现出订单提升下的快速增长态势。
从经营层面来看,易思维目前形成了“汽车制造为核心+轨交运维加速成长”的双线战略。在汽车制造领域,2024年公司收入占比达96.68%;而在轨交运维领域,公司产品已通过国家铁路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检测,并在多地轨交线路实现交付。随着手中新增订单释放,该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曲线。
行业景气度攀升
募投项目夯实长期发展基础
机器视觉行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拐点。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增加了大量新的视觉检测与智能制造需求;另一方面,AI技术的快速演进正在将机器视觉从传统检测工具推向更高层级的智能分析设备。产业链对于高可靠、可规模复制的视觉解决方案需求进一步提升。
根据IDC报告,2024年全球AI赋能的工业视觉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5%,中国市场增速更是超过3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
在此背景下,易思维本次IPO募投项目将直接补强产业化能力,并进一步强化研发体系。
其中,“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7.05亿元,该项目将通过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满足公司产业化基地建设需求,产能充分释放后预计可实现年产2195套视觉检测系统、230套视觉测量系统、3000套视觉引导系统、30套轨交运维系统及350套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随着核心产品的批量交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能够承接更多来自主流车企和新兴制造场景的需求。
另一重点项目“机器视觉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投资4.09亿元,未来的研发方向主要为公司现有技术的升级迭代与新技术研发,研发课题包括机器视觉在汽车制造、轨交运维领域的相关研发项目。
招股书显示,易思维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0.25%至15.21%,扣非净利润有望同比增长13.24%至33.47%。袁帅表示,在募投项目带来的产能释放和技术迭代推动下,公司未来增长曲线有望进一步拉升。
展望未来,易思维表示,公司始终以“引领机器视觉创新,加速智能工业变革”为使命,以相关产业政策为指引,积极响应高端装备国产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汽车制造、轨交运维等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打造全球领先的机器视觉国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