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印发《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力争2030年基本建成多元化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金融活水。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记者,这份覆盖商品消费、文旅体育、养老托育等重点领域的政策礼包,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利率优惠、违约金减免等实实在在福利,更通过金融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释放消费市场潜力。
《方案》明确加大商品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成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利好。针对汽车消费,政策提出合理确定贷款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引导金融机构针对首次购买、以旧换新、二手车等不同购车场景优化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家电、智能家居领域,消费者可享受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费率优惠,金融机构将通过参与商家促消费活动,为消费者适当减费让利。
文旅体育与住宿餐饮消费迎来金融创新赋能。依托“双奥之城”优势,《方案》支持金融机构围绕“赛事+”、冰雪经济等消费场景丰富金融产品,探索开展“门票收益权质押”等融资模式,着力培育精品赛事体系和赛事运营企业。在餐饮消费端,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与文旅住宿餐饮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消费满减、折扣优惠,信用卡积分抵扣、消费立减金等多样化优惠活动;并支持在城六区、副中心、平原新城地区打造特色文旅消费街区和特色餐饮聚集街区。
就业增收是消费增长的基础支撑,《方案》明确,持续落实做好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工作,强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继续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积极争取中央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支持,促进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创业增收。
金融供给侧改革同步升级,构建起“信贷+债券+股权”多元融资体系。在股权融资方面,《方案》明确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投资,通过“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满足长周期消费产业融资需求。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股权投资。同时,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拓宽资金来源,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并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开展合作,积极满足商户和消费者融资需求。
王鹏表示,此次《方案》立足北京消费市场特色,既聚焦短期消费提振,又着眼长期体系建设,预计将有效降低消费融资成本,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持续金融支撑。随着各项举措逐步落地,消费者将享受到更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消费企业也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