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盘龙药业(002864.SZ)举办投资者开放日活动。百余位中小投资者、证券机构、金融机构及新闻媒体代表齐聚一堂,以“沉浸式参访+深度化对话”的模式,解码“秦药”传承创新的基因密码,共探中医药产业与资本市场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为深耕中医药领域30余载的行业领军人物,盘龙药业董事长谢晓林在活动中围绕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战略布局及投资者关切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营收稳健增长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盘龙药业2025年三季度报告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7.37%,增速创近三年同期新高;实现净利润8980.59万元,同比增长0.26%。
谢晓林表示,多业务板块差异化协同成为公司的重要职责。未来,公司将持续探索新理念、新模式、新业务,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与第二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盘龙药业核心产品“盘龙七片”营收占比近50%,市场份额持续稳居前列。目前,“盘龙七片”覆盖5000余家等级医院、3万家零售药房及2万家基层医疗单元,构建了‘医疗+零售’双轮驱动的立体网络。整体来看,盘龙药业已形成了一套以专利、医保甲类品种盘龙七片为主导,涵盖风湿骨伤类、心脑血管类等12大功能类别、100多个品规的强大产品阵容。
同时,该公司多渠道、多品种扩展能力同步提升,通过全产业链联动,形成显著规模。中药饮片业务迅速成为新的增长极,业务链向健康食品、中医诊疗、大健康等板块延伸。
此外,盘龙药业三季报显示,通过精准营销及智能营销中台建设,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降至39.03%,同比下降8.28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减少4.93%、4.5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3.04亿元,三费占营收比36.16%,同比减少17.78%,费用结构持续优化。
现金流方面,谢晓林表示,公司整体经营现金流与核心业务盈利匹配,盈利质量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915.59万元。
核心战略驱动创新药研发提速
财报显示,在研发端,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409.58万元,同比增加1.05%。盘龙药业依托“盘龙七片”优势,加速中药创新药攻关。如,作为中药改良型新药的盘龙七凝胶贴膏,已于近期取得临床批件,并启动II期临床试验,未来有望与核心产品“盘龙七片”形成“口服+外用”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该公司在风湿骨病领域的产品布局。同时,中药配方颗粒业务已完成411个产品备案,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完成,进入市场拓展阶段。
除此之外,在化学仿制药领域,1.1类中药创新药PLZY-001等,正在分阶段推进临床前及II期工作。整体来看,盘龙药业聚焦重点产品管线,大力开展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化药注册3类4类、配方颗粒、医院制剂、大健康产品等开发。
谢晓林强调,公司始终践行“一体两翼三纵深”发展战略——以医药工业为核心,医药商业与大健康产业为两翼,纵向深耕风湿骨病领域,横向拓展中药创新药与健康消费品。锚定“临床刚需+技术壁垒”双主线,通过核心品种二次开发、创新药研发及平台建设,构建立体化产品生态,用创新驱动打开估值空间。
分红政策优化构建良性沟通生态
在分红政策上,盘龙药业推行“提高分红比例+增加分红频次”策略,2025年首次半年度分红,以现有总股本1.06亿股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已回购股份37.35万股后的股本1.059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1.00元(含税),实际派发现金分红总额为1059万元。
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谢晓林表示,公司坚持“投资者是价值共同体”理念,通过高频次、坦诚化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让市场能够清晰、及时了解公司的战略进展、经营状况和内在价值。
谈及未来规划,谢晓林进一步指出,“中医药的黄金时代刚刚启幕。”盘龙药业已构建起从秦岭药材种植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自主供应链,既锚定临床刚需推动创新管线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看得见的增长动力”,更放眼长远在大健康领域稳步拓展,推动中医药从“治病”向“治未病”“管慢病”延伸,为企业打开更广阔的长期价值空间。
在此基础上,谢晓林最后强调,盘龙药业凭借清晰的战略、高效的战略执行能力,以及对股东始终如一的责任担当,完全有信心把握中医药行业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也热切期待与同行者继续携手,穿越市场周期、抵御行业波动、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共同见证“秦药”品牌崛起与中医药产业的未来。
从秦岭山区的药材种植基地到现代化的智能生产车间,从“盘龙七片”到中药创新药的全产业链布局,盘龙药业走出了一条“传统+创新”的融合发展之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这既是中医药的生存智慧,也是盘龙药业的成长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