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市企业并购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深度转型,在跨境布局、产业整合与风险管控中呈现新特征。近日,来自监管机构、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的业界精英齐聚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并购论坛,围绕“跨境并购与外资战略投资”“新质生产力并购与估值定价”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与会专家指出,随着政策支持加码与市场机制完善,上市企业并购市场正迈向“精准化、国际化、生态化”新阶段。
产业逻辑主导并购方向战略协同成核心标尺
近年来,上市企业并购市场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实现量质齐升。“并购六条”发布以来,A股并购重组从平稳运行迈入提质增效的增量阶段,交易数量、金额与质量均实现跨越式提升,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成为并购核心标的。
“并购不是‘买题材’,而是要立足产业长远发展,通过强链补链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中芯聚源董事长高永岗在交流中表示,过去两年团队已参与撮合20余起行业并购,其中部分案例最终落地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
这一观点得到多方认同。中信证券并购业务负责人刘哲直言,盲目跨界并购失败概率高。“有效的并购要么沿产业链开展整合重组,要么基于充足的产业技术储备向新领域拓展。”
从经营主体看,国企与民企的“双轮驱动”特征愈发明显。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钱菁分析,国企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全球资源布局,民企则在新能源等领域展现活力。同时,外资对中国先进产业的投资也在深化。钱菁提到,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与国际制药巨头的独家许可协议,推动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还有跨国车企收购国内新能源企业少数股权,实现中国新能源整车平台技术首次对外输出。
四维要素筑牢成功基石投后整合成价值关键
大会嘉宾普遍认为,并购的成功不仅在于交易达成,更在于后续价值创造。清晰的战略规划、相通的企业文化、科学的估值定价与高效的投后整合构成了并购成功的四大核心要素。
清晰的战略定位是并购的前提基础。高永岗表示,半导体行业的并购必须紧扣国家战略,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多元共生的产业生态。在医疗器械领域,惠泰医疗董事长葛昊以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为例,“交易前我们明确战略目标——不是简单扩大规模,而是通过协同实现‘国际化+专业化’,因此交割后第一时间派驻战略规划团队,结合临床需求与市场趋势制定规划,这是整合成功的基础”。
文化包容与资源投入是整合的关键支撑。迈瑞医疗在整合惠泰医疗过程中,投入15个业务与职能部门超过200名人员,接近惠泰医疗原有员工数的1/10,通过资源共享、紧密协作实现业务协同。“文化包容需配合战略的坚定性,文化包容给了企业整合过程当中更多的润滑、更多的缓冲。”惠泰医疗董事长葛昊表示。
科学估值与风险管控是交易的重要保障。当前并购市场估值方法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境内市场以PE为核心的估值方法需进一步多元化,更多采用国际通行的估值模型,以适应跨境并购的需求。国泰海通业务总监郁伟君等中介机构代表认为,“并购六条”的推出对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了提质增效且增量的显著助力,但科技企业并购也面临着多轮融资后估值较高、市场投资者更关注并购的短期积极效应、估值方法需要多元化国际化等多方面难题,需要市场参与各方更包容、更开放,也需要共同引导市场理性判断,确保从产业维度助推科创企业发展。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李瑶强调,跨境并购需采用一体化尽职调查方法论,除传统财税法风险外,还需重点关注国别政治风险、环保风险、社区关系与合规要求等,为交易决策提供全面支撑。
投后整合与协同效应释放是价值提升的核心。高永岗认为,与交易阶段相比,并购后的整合及持续发展是更大的难点。并购整合后的企业要发展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不仅需要历经多年打磨,还要通过专业化融合与战略协同实现双方步调一致。企业需要在技术、渠道、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协同,真正发挥并购的价值创造作用。
政策生态双向发力护航并购市场提质升级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与跨境并购的多重挑战,监管机构、经营主体与中介机构共同发力,通过政策创新、生态共建与能力提升,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为并购市场提供制度保障。跨境换股政策的落地成为重要突破。中金并购业务负责人陈洁表示,这一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外汇资金压力与财务成本,实现了中外企业深度绑定,为联合收购、产业合作提供了新路径。
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凝聚并购市场发展合力。与会嘉宾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建立并购联盟服务组织或全球并购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为从业机构提供更多培训交流机会。中介机构在并购市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毕马威、国泰海通等专业机构通过尽职调查、交易设计、整合咨询等专业服务,成为并购成功的重要助推器。
随着政策与市场生态的持续完善,上市企业并购正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在精准化布局、国际化拓展与生态化协同中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