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轮“缺电周期”正在显现,西方国家电网老化叠加AI耗电激增,电力设备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中国则凭借“供给宽松、制造领先、成本洼地”三重优势,正成为本轮全球缺电周期的“解题者”。在此背景下,哪些方向将更为受益?请看机构最新研判。
美国AI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缺电”的现象愈发严重,带来电价大幅上涨,市场关注焦点也开始由此前的AI开始转向更多的以电力为代表的“泛AI”领域。这将是一次全球的缺电周期,影响会更为广泛且持久,不仅是AI,全球制造业活动的复苏、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也会带来更多的电力需求。
历史表明,每一轮全球缺电阶段一般都伴随两大共性:一方面是电力、电网投资增速显著抬升;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大国出口份额扩张。机构认为,自2025年起,本轮“缺电”的范围更广、结构性更强,或将成为一次全球的“缺电周期”。
具体来看,欧美电网老化严重,50%以上输电线路服役超20年,叠加AI数据中心带来新增电力需求,2025年-2028年美国仅数据中心新增电力需求就达89GW,电网升级迫在眉睫。燃气轮机、变压器、涡轮叶片等核心环节排产已排至2028年,供需缺口持续拉大。
然而,海外主流电力设备厂商扩产周期长、供应链瓶颈突出,短期内难以匹配订单的爆发式增长。中国则凭借“供给宽松、制造领先、成本洼地”三重优势,在全球电力供需错配中系统化地输出解决方案,成为本轮缺电周期最确定的受益方。
第一,目前国内电力供给相较于经济增长用电需求出现明显冗余量,存在较大的电力输出空间,可通过电力载体的相关商品贸易实现能源优势“变现”。
第二,从“卖设备”到“卖系统”,中国制造优势外溢。全球缺电的本质是“系统缺失”,不只是缺电厂,更缺输变电、配网、储能、调度、运维。中国电力装备产业历经20年国产化和10年出海认证,已具备“交钥匙”能力。
第三,AI数据中心对铜铝需求的拉动已是现实,且中国具备成本价格优势。据机构测算,美国电网至2030年对铜铝需求的拉动相较2025年分别新增210万吨和371万吨。铜的需求主要由电线电缆及变压器拉动,铝主要由电线电缆及变电站拉动。中国控制全球55%精炼铜、60%电解铝产能,吨铝现金成本较海外低300-400元,电力成本远低于海外,意味着“缺电—涨价—利润回流中国”的闭环。
AI的资本开支投入仍在被上调,全球“缺电”周期下,机构提示:
1、积极布局欧美等海外市场的国内电力设备企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推荐变压器等一次设备(金盘科技、明阳电气、思源电气、伊戈尔);变压器分接开关(华明装备)。此外,配网智能化、数字化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国电南瑞、四方股份)。
2、受益于电力系统建设所带来的实物消耗上升,关注上游资源铜铝等(天山铝业、神火股份)。
3、因下游新能源需求上升且产业链环节较为紧缺的相关原材料:隔膜、铁锂正极、负极、六氟磷酸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