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18日公布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主要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在2025年9月环比下降136亿美元,至9.25万亿美元。此前,这一规模连续四个月环比增加,8月达到9.26万亿美元。
美国海外前三大“债主”操作有所分化,日本维持今年以来一贯的增仓操作,8月、9月分别买入美债89亿美元、290亿美元。英国的美债仓位在9月增加50亿美元,随后在9月大笔卖出393亿美元。中国大陆的美债持仓规模保持稳定,8月小幅增41亿美元,9月即再度回落5亿美元至7005亿美元。

此前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美国财政部上月并未及时发布8月数据。从18日公布数据来看,排名前二十位的主要海外投资者近两月的美债持仓规模多数有所增长,其中加拿大表现最为突出,合计增持944亿美元,8月、9月的环比增幅分别为623亿美元、321亿美元,持仓规模排名也从7月的第八位跃升至第四位。
今年以来,加拿大的美债持仓规模波动剧烈,月环比变动多次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在4月和7月,先后两次卖出超过500亿美元美债。
除日本和加拿大外,比利时、卢森堡、挪威、韩国和沙特阿拉伯也在8月、9月选择连续买入美债,两月合计买入规模分别为386亿美元、160亿美元、79亿美元、104亿美元和26亿美元。
与之相对,法国、印度和巴西则在8月、9月连续卖出美债,持仓规模合计分别下降了156亿美元、170亿美元和290亿美元。不同的操作策略体现了不同国家/地区从自身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出发,在投资美债方面的差异化立场与考量。

从美债市场自身表现来看,主要受降息因素推动,8月、9月期间美债收益率震荡走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大振幅超过40个基点,一度跌破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9月17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在此之前,由于公布的多项就业数据全面走弱已经确认了劳动力市场的放缓趋势,认为美联储9月将实施2025年首次降息的概率在利率决定宣布前已经接近100%。
美联储在声明中强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率稳定在2%。声明指出,2025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活动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市场扩张减缓,失业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与此同时,通胀率有所上升,且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当前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委员会对实现其“双重使命”目标所面临的风险保持高度关注。其中,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被认为有所增加,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因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面临一种不同寻常的局面:劳动力市场走弱,同时通胀仍居高位。”鲍威尔指出,“通常情况下,前者要求宽松政策,后者则要求紧缩立场。因此,货币政策目前处于‘存在双边风险的情况,没有无风险的路径’。”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8月11日,美国公共部门未偿还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美债规模的加速扩张仍在演进。
美国无党派研究机构“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主席玛雅·麦金尼斯表示,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再次令人震惊地提醒人们联邦财政的糟糕状况。支出和收入严重失衡,每年接近2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上升,国会没有解决这种不平衡,而是一直选择让事情变得更糟。”
麦金尼斯说,目前美国联邦债务是GDP的100%,比二战后的任何时候都要高,而且还在迅速上升。
事实上,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计算,美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为29.18万亿美元,美国联邦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26.8%,远远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达经济体建议的100%门槛。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在当前政策下,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33%。如果不进行重大改革,到2055年,债务将飙升至GDP的156%。
庞大的债务规模使得仅在利息成本上,美国今年就要支出1万亿美元,超过了整个国防预算和医疗保险,是美国财政支出预算中的第二大项目。
高企的债务规模持续引发市场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质疑,投资者押注美联储将继续放宽紧缩政策以提振就业和拯救关税政策冲击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在高利率带来的政府利息支出负担“绑架”下采取更多降息举措。鲍威尔和其他多位美联储官员的发言也强化了市场对10月降息的预期,避险需求推动投资者继续买入美债。截至9月末,2年期美债收益率较7月末下跌35个基点,报3.61%;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较7月末下跌22个基点,报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