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田野间,一群群平坝灰鹅悠然踱步。这一拥有600余年养殖历史、被《平坝县志》记载为明朝洪武年间“雁鹅”的物种,不仅是知名地标产品,更在国有平台企业推动下,从传统养殖单一品类,成长为覆盖全产业链、联动农商旅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书写“一羽灰鹅带活一方经济”的生动篇章。
用一羽灰鹅孵化一个联动新产业显然并非易事。《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调研发现,经过多年发展,平坝灰鹅产业打通了成本劣势以及缺乏商业运营经验等堵点,为“农商旅”共振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破壳:从农户“散养”到“代养”帮扶
平坝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日照充足,生态环境适宜平坝灰鹅养殖。但是,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平坝灰鹅也曾陷入发展缓慢、难以规模化的窘境。
“以前村民自己养鹅,鹅苗成活率低、饲料成本高,卖鹅还怕价格波动,一年忙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平坝区白云镇肖家村村支书胡刚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
为了改变现状,近年来,当地政府陆续出台政策,对灰鹅保种、疫苗购置、饲草饲料等重要产业环节给予扶持。2022年,国有独资企业贵州智黔灰鹅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智黔灰鹅公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宣告成立。自此,“工业化养殖升级”成为平坝灰鹅产业发展新目标。
“产业最难的是销售,我们决定倒着打通这个‘堵点’。”该公司总经理刘赞韬回忆,“我们先以直营模式在安顺市开了几家门店,没想到销售效果很好。在我们开店后,周围的餐饮店也逐渐多了起来。”
刘赞韬向记者介绍:“为了让平坝灰鹅成为优质产业,我们采取了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以‘订单驱动、本地加工’为核心,依托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腾公司’)市场渠道及生态资源,构建‘订单获取、本地生产、履约交付’全流程闭环特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带动本地养殖业发展。”
为了推动工业化养殖升级,平坝区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代养模式,同时还构建了零风险帮扶机制。
“我们给农民发鹅苗、提供技术指导,最后还会以保底价回收成品鹅。”智黔灰鹅公司负责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介绍。
有参与养殖的农户表示:“鹅苗前期没有什么投入,成本在收购时才会扣除,还有公司包回收。”
这种代养模式前期成本低,后期回收时再扣除成本。订单量增加、销售红火的景象,让更多农户动了心。
为夯实养殖端基础,智黔灰鹅公司与当地乡镇集体组建专业化灰鹅养殖公司,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按“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饲喂标准化、管理数字化”的“五化”模式发展;同时,还引进认证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实现从原料处理、卤味加工到包装灭菌全程品控;该公司新建的2000平方米研发中心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推动灰鹅从初级农产品向标准化商品转型。
增值:科技赋能让灰鹅“身价倍增”
平坝灰鹅实现“身价倍增”的关键,在于以标准化生产激活产品价值。
“过去平坝灰鹅多以活禽售卖,一只不过百元,附加值极低;现在通过深加工,能开发出卤鹅肉、卤鹅掌、卤鹅翅等多款产品,总价值能提升3倍以上。”平坝灰鹅食品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指着刚下线的卤味产品向记者介绍。
要让平坝灰鹅“走得远、卖得好”,需依靠科技研发提升附加值。为此,智黔灰鹅公司联合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设立了食品研发中心。
此外,新腾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分析,联合科研院所,基于自研AI菜品研发智能体,对平坝灰鹅卤味菜品风味、烹饪方式进行发掘、整理、升级及工业化研发,目前已完成灰鹅卤鹅产品研发。
“以前研发卤鹅配方,全靠师傅凭经验试,盐、卤料用量全看手感。现在有了AI智能体,就像有了‘超级味觉大脑’,从不同区域口味差异到配方调整,都能精准给出适配方案。”新腾公司研发人员表示,“AI系统相较于传统方法效率更高,口感还原度也相对更高。”
新腾公司还协助智黔灰鹅公司,按国内大渠道、大商超验厂标准,对卤味加工厂进行设计、施工、运营指导,建设一条年产能300吨的智能化加工生产线。
走进智黔灰鹅公司新设立的智能化工厂,记者看到流水线运转有条不紊:检疫后的灰鹅进入自动清洗机,经高压水流冲洗后传至卤制车间,恒温卤锅精准控温控时,卤好的鹅肉冷却后送自动包装机套袋、抽真空、封口,最后经金属检测,合格产品装箱发往全国。
“这条生产线能满足当前销售需求,全程自动化,高效又安全,送超市、电商平台都放心。”智黔灰鹅公司加工厂负责人说。
标准化生产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还大幅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为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奠定基础。
腾飞:农商旅融合拓展市场
通过主题餐厅、直营门店、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商超等多渠道,平坝灰鹅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升。更具创新性的是,平坝区灰鹅产业还与乡村旅游进行了深度融合,推出“灰鹅养殖基地观光+卤味制作体验+乡村民宿”的农商旅线路。
游客可实地参观智能化养殖棚,了解平坝灰鹅从鹅苗到成品鹅的生长过程,之后入住周边乡村民宿,感受田园风光。
走进养殖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灰鹅在水塘嬉戏,溅起水花,棚外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游览结束后,游客住进白墙黛瓦、旁种蔬菜的乡村民宿,夜晚坐在院子里听虫鸣、吹晚风,满是田园惬意。
这场从养殖基地到乡村民宿的沉浸式体验,背后是当地鹅产业全链条的布局。刘赞韬表示,国资对回报周期长的养殖端持续投入,打通产业链各板块。从过往经验看,渠道运营对产业健康长久发展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赋能作用不容小觑。
“随着对产业了解加深,我们认为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比如对养殖技术掌握不全面、缺乏更长远的产业发展眼光等,要补齐这些短板,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平坝区白云镇林下村村支书蒋友天认为,乡村要发展特色产业,带头人得打开眼界、熟悉产业,才能对发展中的问题对症下药。
多年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首届乡村振兴“村长班”公益培训,拟每年培养100名基层干部,整合政、产、学、研等优势资源和顶级专家,借鉴成熟培训经验,形成一套先进培训体系,助力更多区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谈及未来规划,刘赞韬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更多地区引进社会资本,增加直营、加盟门店数量,大力拓展电商、商超等渠道,开发鹅绒制品等新产品,把灰鹅‘吃干榨净’,将平坝灰鹅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让一羽灰鹅不仅带活一方经济,更拓宽平坝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