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人民银行11月24日将在香港招标发行450亿元两期中央银行票据
人民币重磅消息来了!
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公告〔2025〕6号。公告显示,中国人民银行11月24日将在香港招标发行450亿元两期中央银行票据。

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的《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合作备忘录》,2025年11月24日(周一)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5年第八期和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第八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300亿元,起息日为2025年11月26日,到期日为2026年2月25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发行量为人民币150亿元,起息日为2025年11月26日,到期日为2026年11月26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以上两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均为人民币100元,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招标标的为利率。
离岸人民币央票可以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是央行稳汇率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月、2月、6月、8月、9月在香港招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规模分别为600亿元、600亿元(2期)、300亿元、450亿元(2期)、600亿元。
从此前发行情况看,香港离岸人民币央票受到海内外多种类型投资机构的广泛欢迎,投标倍数一般在2倍以上。
市场人士指出,发行离岸央行票据有助于调节离岸市场流动性,进而对离岸外汇市场供需构成影响。在特定时点,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也是在与市场沟通、释放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在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持续、美元资产避险属性下降的背景下,发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央票为离岸市场丰富了人民币投资选择,有助于提高投资者资产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形成常态化的香港央票发行机制。发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央票对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要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开展3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1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1100亿元。投标量为3000亿元,中标量为3000亿元,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