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0 13:54:40 股吧网页版
当下是牛市“中场休息”,看好五大方向!周应波最新研判
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周应波:当下是牛市“中场休息”,看好五大方向

  站在运舟资本新办公室的窗前,同一楼层,风景已大不相同。

  更开阔的空间,流动的江景,恰如周应波投资生涯步入的新阶段。今年是他投资生涯的第十年:七年公募,三年私募。颇具深意的是,这栋楼也正是他十年前作为公募“顶流”基金经理时,首发代表作“中欧时代先锋”的诞生地。

  回首“奔私”这三年,周应波坦言,学习密度“超过在公募七年”。今年以来,运舟资本旗下基金产品净值稳步回升,市场的潮水再次将他托起——这位持续迭代的投资人,又在资本市场看见了怎样的“风景”?

  采访准时开始,周应波拿出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提纲草稿。这位理工科出身的投资人,以一种近乎质朴的严谨,开启了这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深度对话。

  他清晰地勾勒出自己投资理念的迭代路径:在坚守成长主线的同时,系统地融入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与分析方法。他强调,“价值投资”理念同样适用于科技股与成长股。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框架,明确能力的边界,“主动放弃”了很多不确定性机会。

  对于当前市场,周应波判断,A股正处于牛市的“中场休息”阶段。尽管估值优势相较3000点以下时有所减弱,但在持续的产业进步与“资产荒”背景下,权益市场依然具备显著的长期配置价值。投资方向上,他明确看好五大方向:AI基建、新能源、出海消费、全球基建以及“反内卷”领域。

  投资理念迭代:“聚焦成长,价值投资”

  回顾运舟资本2025年以来的操作,可以概括为“聚焦成长,保持高仓位”。周应波分享了公司的核心策略:“主线是‘AI+’,以科技为主,兼顾了消费、‘反内卷’等方向。除了少数时期,今年以来基本保持较高仓位,聚焦于国产算力、互联网、海外算力、新能源、出海消费等领域的优质公司。”

  到今年11月,周应波的投资生涯正好满10年。他坦言:“这些年做投资,始终如一的是从产业发展中学习、从优秀企业的成长中学习,这是股票投资的基础。有所进步的,是在追寻投资本质的道路上有了更多收获。”

  近年来,他在投资策略与框架上持续“迭代与反思”。2024年底,周应波在“聚焦成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聚焦成长,价值投资”,完善了公司的投资理念。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周应波认为,这一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样适用于科技股与成长股。在他看来,无论是科技还是制造业,只要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深入理解生意本质、行业周期与股票定价,就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为此,他为运舟资本划定了清晰的能力圈:聚焦于TMT、制造业、周期和消费这四个“看得懂”的领域,践行芒格所倡导的“在能力圈内做事”的原则。更进一步,他将行业发展划分为0~1、1~10、10~50、90~100等阶段,重点关注1~10与10~50两个成长期,主动放弃0~1等不确定性较高的机会。

  在喧嚣的A股市场中,主动放弃某些机会无疑是痛苦的,但周应波认为这是必要的纪律:横向守住能力圈,只投资“看得懂”的领域;纵向锚定行业阶段,聚焦成长期,规避萌芽期的不确定性。

  最后,在选股标准上,周应波也明确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框架。“比如竞争优势,我们强调‘数一数二’原则,即明确投资龙头股。对于成长股、科技股,如何定义安全边际、如何判断其价值?我们有自己的标准。”

  科技股、成长股是可以被定价的,这是周应波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认为投资是一定要理解企业,进一步按照价值分析的方法,是可以对科技类股票进行定价分析的。价值投资说企业的价值来自对长期现金流的折现——我觉得大家的分歧,其实在于如何展望未来,科技企业变化剧烈,所以展望未来难度大。”周应波说。

  他总结道,无论是变化慢、未来可预测的稳定型企业,还是变化快、前景不确定的科技型企业,都可以通过理解其生意模式,进行股票定价,进而实现价值投资。

  破局“老登小登”之争:这和投资本质相去甚远

  今年“老登买酒、小登科技”的讨论沸沸扬扬,周应波认为,市场比较喜欢用“叙事性”或“脸谱化”的方式描述投资现象,但这和投资本质相去甚远。

  他认为,“科技投资”这个词是按照行业属性分类的,如科技、消费、医疗医药、金融、资源等,而“价值投资”是按企业价值来界定,将二者对立实际上是忽略了分类标准的差异。

  在周应波看来,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地产、白酒等内需板块的阶段性不振,与AI科技革命的产业火热形成鲜明对比,映射在股票表现上的巨大差距,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讨论。“白酒企业肯定也会用AI来提高效率,AI企业庆功宴也会喝白酒,二者并不矛盾。”他说。

  谈及科技投资的安全边际,他引用段永平的话:“安全边际不是说有多便宜,而是你对公司有多懂。”

  他表示,科技产业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变化很快,但变化很快也是可以看懂的。“同样是科技巨头,苹果的生意模式护城河很深、变化相对缓慢,特斯拉充满想象力但面临激烈竞争,英伟达又是另一种情况。安全边际来自对企业的理解,这里面包括了经营的护城河、行业发展周期等。”

  面对成长股投资不可避免的高波动,周应波认为,长期来看核心是做好选股,真正理解企业生意,做好股票定价。自下而上选股配合较高仓位,能够取得良好回报。同时,他也坦言,宏观自上而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很大,这也是他这几年学到的重要教训之一。

  “我们引入了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分析,每年、每个季度根据市场信号,尽可能避开很不利的市场环境,做好能看到的风险防范。”周应波说。

  他特别强调了两条风控底线:一是不要在估值过高时买入股票;二是清晰界定所投资的行业类别和发展阶段,主动避开“0~1”阶段的不确定性机会。

  当下是牛市“中场休息”

  在AI基建与储能中找机会

  当前上证指数已经来到4000点左右,周应波的判断是“中场休息,不是终场”。

  他通过一组对比数据来说明这一判断:从股息率角度看,上证指数2600点时沪深300股息率超过3.6%,而4000点已回落至约2.6%,“确实不便宜了”。但另一方面,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五年前的3.5%降至当前的1.8%附近,“这意味着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显著下降,权益资产仍具相对吸引力”。

  相比估值,他更看重的是中国企业的产业进步。“对比五年前、十年前,我们的产业实力实现了大幅提升。无论是腾讯、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还是华为、寒武纪在AI芯片领域展现的技术能力,都是过去所不具备的。”

  展望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的投资机会,周应波明确看好五个方向:AI基建、新能源、出海消费、全球基建和“反内卷”领域。他特别指出,在牛市下半场,市场机会将会扩散,但对于很多超出能力圈的机会,他选择不参与。

  AI是近年来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之一,也是周应波重点关注的方向。他在最新观点中提出,美国AI进入“泡沫初期”。

  周应波认为,“泡沫”并非贬义词,泡沫初期往往伴随着经济活力。在他看来,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必然伴随着热火朝天的投资,“从电灯、电话到互联网,无不如此”。

  “目前美国AI领域确实出现了循环融资、债务融资的现象,但这刚刚开始,杠杆率仍然很低。”周应波指出,更重要的是AI行业本身仍在快速发展,“正如英伟达黄仁勋所说,每一块GPU都得到高效利用,OpenAI等企业的用户量和收入正在爆发式增长,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在用更多的AI”。

  他将当前阶段定义为“AI基建大时代”:“就像当年房地产带动钢铁、水泥,AI基建正在带动算力、电力、存储等配套产业链的发展。只有当债务融资过度、与收入增长不匹配时,才会出现真正的泡沫破裂风险,目前远未到那个阶段。”

  除了AI,周应波强调储能行业正进入“10~50”的黄金发展期。他分析道,储能不是一个新行业,而是建立在锂电池规模扩大、成本下降,以及光伏、风电新能源整体基数很大的基础上的行业,是新能源“1~10”发展之后的必然阶段。

  他具体阐述了储能的带动效应:“首先,储能将成为锂电池行业在电动车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储能需求加速,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将从之前的产能过剩走向复苏甚至繁荣。其次,储能发展将有效解决光伏、风电的消纳难题,进而推动新能源需求的稳定增长。”

  “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和制造业全产业链红利,”周应波总结道,“虽然‘0~1’的创新突破还不多,但在众多领域都涌现出‘10~50’的成长机会。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自己看得懂的领域,把握这些确定性的成长机会。”

  在喧嚣中“静下心来”

  “从公募时期那种追逐排名的状态,到进入私募后沉下心来思考如何为客户实现持续、稳定的绝对收益——这是我投资理念和心态上一次重要的转变。”周应波坦言,转身私募之后,对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也因此对那些能够穿越周期、带领企业持续成长的企业家,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敬佩。

  回顾过去,他说:“几年前市场环境比较热烈,行程密集,需要应对的各方诉求也多,确实很难有完整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与复盘。”相比之下,他认为如今的状态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投资节奏:“现在更能静下心来,把研究做深,把决策做稳,专注地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这就很好了。”

  面对量化投资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热点的频繁切换,他心态平和:“不同的策略各有其价值。对我们而言,关键在于守好自己的能力圈,不随波逐流,陪伴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企业慢慢成长就可以了。”

  访谈中,他数次提及段永平,言语间流露出对其投资哲学的深切认同。或许,这位专注于实践“聚焦成长的价值投资”的投资人,正走在一条与前辈们相似的、需要巨大耐心和定力的道路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