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食韵武昌·乐动江城”超级文旅日盛大启幕,一场以“非遗技艺·武汉过早”为主题的超级尝鲜会在斗级营精彩上演。这场作为“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重要组成部分的盛会,不仅生动诠释了武昌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更以塑造“集体记忆空间”的独特方式,唤醒了深植于心底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感。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自古便有“湖北首邑”之称。这里既是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首义之地”,也是全省政治、文化与科教的核心区。如今,武昌正深度挖掘千年古城的文化内核,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历史文脉、红色记忆、都市风情与生态于一体的文旅新高地。从黄鹤楼到庄严肃穆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从文艺的昙华林到底蕴深厚的武汉大学,这些地标共同勾勒出武昌作为历史名城、革命圣地与现代活力区的独特形象。

这种通过美食建立的文化认同,正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每月17日的“超级文旅日”为平台,采用“美食+文化+科技”的创新模式,将沉浸式体验、全城互动和限时福利巧妙融合。谈起美食,从蔡林记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到大中华武昌鱼,从大成路美食到户部巷美食,其实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餐点,而是承载着城市历史变迁与人文情感的文化符号。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老味道”,构成了共同的集体记忆,也成为连接四方游子与故乡之间最牢固的情感纽带。
如今,凭借“超级文旅日”这一创新IP,搭建起以美食文化促进交流合作的桥梁。通过美食体验构建的“共同记忆”不仅让本地人重温家乡味道,更让外地游客通过味蕾记住湖北,让美食成为传播荆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特色王牌”。在斗级营的尝鲜会现场,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展示,让老字号焕发出时代新生机,新派楚味的创新故事,则展现了饮食文化的勃勃生机。

当下,我们还可以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将这场“非遗技艺·武汉过早”集市活动所凝聚的文化认同与文明共识,从节庆的“高光时刻”延伸、固化到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游客散去,如何让“微笑服务”成为商户的常态,让整洁的市容环境得以持续,让对非遗技艺的尊重真正融入日常,使文旅活动中展现出的友好、诚信与秩序,沉淀为武昌这座城市不变的底色?
这需要我们构建更长效的机制。例如,将活动中广受好评的“美食寻宝地图”优化为常态化的“城市漫步”导览体系;推动“非遗老字号”与社区、学校合作,开展持续性的传承体验课程;以文旅活动中涌现的文明典范为标杆,激励更多市民成为城市的“文旅代言人”。

以食为媒,文明聚力。只有文旅活动激发的“一时之兴”,转变为城市文明进步的“长久之功”,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最有效、最持久的催化剂。期待各地通过打造共同美食记忆,让文旅发展既保留传统的烟火气息,又充满时代的创新活力,在品味与记忆中书写更多“知音湖北”的精彩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丽雅(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杨园街道办事处)
责编:刘文颖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