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0 16:51:36 股吧网页版
躬行践匠心 边疆蕴温情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王语抒 肖霞

  在海拔3000多米的羊八井光伏电站,全国劳动模范王宇(青海公司)俯身拍了拍年轻工友的肩膀,目光扫过一张张满是期待的脸庞,语气恳切:“劳模精神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归根到底是‘干’出来的——但比扳手拧得更紧、技术练得更精更重要的是初心与方向。”

  这只是国家能源集团劳模工匠边疆行活动中,无数动人瞬间的一个缩影。

  从雪域高原的尼洋河之畔,到天山脚下的戈壁矿区,该集团11名劳模工匠代表组成的精锐团队分别走进西藏公司多布水电站、羊八井光伏电站、新疆能源黑山、准东和乌东煤矿,架起了边疆与内地“技能帮扶+精神传承”的连心桥。

  循光而行:一场“精准对位”的初心之约

  从今年9月以来,该集团工会周密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西藏行、新疆行活动。活动方案几易其稿,最终确定创新打造“技术赋能+健康护航”双轨并行的活动模式,把技能传承的“干货”与人文关怀的“温度”,精准送到边疆生产一线。

  “要让劳模的特长,刚好对接一线的需求。”该集团工会在具体策划阶段就立下原则,建立“产业对口、专业匹配、经历契合”的多维选拔机制:“西藏行”选派有六年高原工作经历的全国劳动模范王宇(青海公司)等人参加,确保精准应对高海拔环境下的技术难题;“新疆行”煤炭领域则聚焦井工开采、设备维护,选派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李桐坡(神东煤炭)、全国技术能手梁勇(准能集团)等人参加——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为边疆能源企业“量身挑选”的“技术智囊”。

  “要具体技术难题,不要宏观论述;要实际生产瓶颈,不要形式汇报;要人才培养困惑,不要泛泛而谈。”为避免交流“浮于表面”,确保交流内容精准对接一线需求,该集团工会两度向基层一线征集劳模工匠与一线职工交流的问题,并明确“三要三不要”标准,最终收集到30余个问题,全是一线工人“急难愁盼”的问题。

  活动期间,劳模工匠团队成员每天集中研究一线提出的各类问题。“白天听需求,晚上磨方案”,他们会逐题拆解技术症结,汇总每位劳模工匠的经验妙招,再推选最擅长的人主答;打破“成果汇报”的刻板模式,鼓励工匠们用“从普通工人到技术能手”的亲身故事,代替程式化的PPT。

  例如,在“如何让新员工更好融入企业”的问题上,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高升(神东煤炭)提出,应该让新员工一入企就接受像神东煤炭准军事化管理方式一样的训练,达到思想的统一。全国劳动模范谢金龙(平庄煤业)则提出青年员工新事物能力接受强,也要通过因材施教挖掘每个人所长。

  以技为桥:在需求痛点处扎根生长

  伴随着思想的共鸣,技术攻坚上的通力合作也在进行中。在西藏尼洋河公司多布水电站,设备运维工贡桑扎西说出了憋在心里的难题:“灯泡贯流式机组A修时,转子绕组绝缘处理、流道大型部件吊装定位,一直制约检修质量,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管用。”

  面对这个棘手难题,劳模工匠们立即给出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和“独门诀窍”。“试试‘微正压干燥空气循环’的土办法。”一位劳模拿起纸笔,边画边讲:“用普通空压机加干燥装置,成本低还实用,我们在高原项目上用过,防潮效果特别好。”简单几句话,让贡桑扎西豁然开朗,频频点头:“原来还能这么干!这下检修效率肯定能提上去。”

  在新疆黑山煤矿,采煤队队长杜·杜仁桑的困惑更现实:“露天矿培养合格司机、检修工要半年多,新人成长太慢,跟不上生产节奏。”谢金龙当即给出“药方”:“搞‘师徒双签+实操闯关+实战参与’——师傅带徒弟要签责任状,新人先过模拟实操关,再跟着老工人上现场,3个月就能上手。”

  面对准东煤矿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刘迪“创效质量不高”的烦恼,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张华明(胜利能源)直指核心:“创新不是搞发明,而是解决身边的问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环节,都是创新点。”他举例说,自己曾通过改进采煤机截齿角度,让单机日产量提高10%——这些“接地气”的建议,让工友们突然明白:“原来创新离我们这么近。”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新疆乌东煤矿的会议室里,谢金龙讲述自己18年的坚守。工友们围坐成圈,都听得格外认真——这些从日常岗位里“熬”出来的经验,比任何教材都更接地气,让大家重新思考“岗位的价值”

  薪火相传:让匠心在边疆结出硕果

  11位劳模工匠带来的,不仅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更是打开成长之门的“方法论”。这样的交流超越了简单的技术传授,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深刻转变。劳模工匠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一线工人们以最真诚的态度,将工作中的困惑难题坦诚相告。

  该集团工会深知,边疆能源人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渴望全方位的成长保障——于是,“医暖基层”与“人才培育”同步推进,为产业工人构筑起温暖的成长生态。在西藏,王宇用自己6年的高原工作经历,告诉年轻人“厚积薄发”的道理:“从基础岗位做起,把每一次检修、每一次操作都做扎实,终会有成长的机会。”在新疆,面对年轻工人“想提升却没方向”的困惑,梁勇、高升提出“双向赋能”方案:一方面选送青年员工到先进矿区“取经”,学习前沿技术;另一方面邀请资深技师“上门传艺”,把课堂设在生产现场。劳模工匠的实践与建议,恰好与《国家能源集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的核心方向深度契合。在这一方案的指引下,该集团不断强化产业工人思想引领与技能培育:思想层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上讲台、下基层”多元路径,开展劳模工匠一线宣讲、“能源先锋大讲堂”专题授课等活动,让精神引领直抵生产一线,持续深化产业工人意识形态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技能提升层面,着力建设一流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依托该集团在煤炭、电力、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积淀与资源优势,聚焦高精尖缺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培育,打造“全员能学习、处处可提升、时时能成长”的技能赋能生态。

  与此同时,“义诊团队”的脚步也遍布在藏在疆基层单位。在西藏,医务人员为高原职工检查心肺功能,讲解缺氧环境下的健康防护;在新疆,专家为井下工人做职业健康评估,针对粉尘防护、关节保护给出个性化建议。

  在健康义诊现场,邀请国内知名医疗专家团队入藏设立专区,为该集团在藏职工提供“一对一”的专业诊疗服务。同时,实地调研西藏公司健康食堂、健康小屋、职工活动中心等场所,详细了解职工饮食营养、日常健康监测、文体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就进一步优化健康食堂菜品搭配、升级健康小屋医疗设备、丰富职工文体活动等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职工服务保障能力再上台阶。

  健康讲座、免费诊疗、用药指导——“技术+健康”的双重呵护,让边疆能源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如今,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边疆行已落下帷幕,但劳模工匠播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多布水电站的工友们用学到的“微正压”技术改进检修流程,黑山煤矿的“师徒双签”机制正在生根发芽,准东煤矿的创新工作室正围绕“降本增效”立题攻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