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20日电近期日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弱,一度触及157.48的10个月高位,日本政府财政扩张政策与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博弈,叠加美日利差扩大、经济基本面疲软等多重因素,日元短期仍存贬值压力,而官方干预门槛高企,市场聚焦12月日本央行议息会议与超大规模刺激方案落地效果。
20日亚洲交易时段,美元兑日元汇率盘中触及157.48,创2025年1月以来新高,自10月4日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以来累计升值约5%,日元名义有效汇率(日经货币指数)跌至71.4,接近2024年7月干预时的低位。日内汇率波动呈现“单边、急剧”特征,市场抛售压力集中。
日元贬值与国债收益率飙升形成负反馈。20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825%,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20年期收益率触及2.853%,40年期收益率飙升至3.747%的历史峰值,多期限收益率全面突破近年高位。市场担忧超大规模财政刺激将导致国债供应激增,进一步恶化财政可持续性,推动债市抛售潮蔓延,间接加剧日元贬值压力。
日本政府坚持“安倍经济学2.0”,力推规模超20万亿日元的综合经济对策,涵盖儿童补贴、能源补助、产业投资等领域,部分议员更提议将补充预算规模扩大至25万亿日元。大规模财政扩张需通过增发国债融资,引发市场对日本债务风险(当前债务率达GDP的260%)的担忧,直接冲击债市与汇率。
日本政府对日本央行加息持明确反对态度,认为当前通胀尚未实现“持久达成”,与日本央行“工资—物价良性循环”的加息逻辑形成冲突。尽管日本核心CPI已连续36个月超过2%目标,10月同比上涨3.2%,但央行9月、10月均维持0.5%政策利率不变,市场对12月加息的预期概率仅为57%,宽松预期持续压制日元。
日本三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4%,按年率计算下降1.8%,终结连续六个季度扩张,呈现内需外需双弱格局。私人消费仅微增0.1%,民间住宅投资环比暴跌9.4%,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出口环比下降1.2%,叠加中日关系恶化冲击旅游消费与在华企业业务,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撑日元走强。
市场对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降温,美日利差维持在350个基点左右的高位,显著削弱日元吸引力。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多次暗示,加息是支撑日元的最佳途径,间接降低了日本官方汇市干预获得美国支持的可能性,进一步打开日元贬值空间。
日本当局近期密集释放警告信号。财务大臣片山皋月承认“平衡通胀、债市与日元的难度”,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强调需“密切注意汇率过度波动”,但均未使用“准备采取果断行动”等强威慑表述。市场解读为政府对日元贬值存在容忍度,叠加内阁成员此前多次宣扬“弱日元利好出口”,口头干预未能遏制抛售势头。
汇市干预面临多重障碍。一方面,当前日元贬值由实际利率负值、财政失衡等基本面因素驱动,干预效果存疑,前日本央行官员直言“无异于浪费外汇储备”;另一方面,需获得美国支持,而美方更倾向日本通过加息而非干预稳定汇率,且高市政府干预意愿低于往届政府,市场预计干预门槛或在160-165区间。
日本央行内部对政策转向存在分歧,9月会议已有两名委员提议加息至0.75%,但政府的反对态度、消费疲软与经济负增长风险,制约了央行快速收紧政策的空间,植田和男行长仅暗示“逐步调整货币宽松”,未明确加息时间表。
多家金融机构下调日元汇率预期。摩根大通将2025年底美元兑日元预测修正至156,三菱UFJ、三井住友银行同步下调展望,认为财政扩张担忧与加息预期降温将持续压制日元。仅有花旗证券等少数机构预测,全球股市调整可能引发避险买盘,年底汇率或回升至147附近。
关键时间窗口聚焦两点:一是11月2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刺激方案,若规模超20万亿且缺乏财政约束承诺,可能触发日元进一步贬值;二是12月日本央行议息会议,若释放明确加息信号,或成为日元反弹的重要催化剂,反之则可能推动汇率向160关口逼近。
三重连锁反应需警惕日元跌破158.87(2022年干预点位)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加剧股债汇“三杀”;输入性通胀持续高企将削弱日本家庭消费能力,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国债收益率飙升可能推高政府融资成本,加剧财政可持续性压力。

图为: 日本央行政策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