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中上协会长宋志平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措并举、内外发力。
一是要筑牢治理根基,提升合规效能。宋志平强调,证监会新修订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标志着公司治理将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有效”的新阶段。上市公司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检视自身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优化审计委员会监督机制,确保“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持续提升财务透明度与合规水平,切实将治理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能。
二是要聚焦主责主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他指出,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围绕主业升级的需求和产业链的延伸补强来寻找突破点。首要任务是立足自身优势,明确主业定位,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扩张;其次要以创新驱动主业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后要善用资本工具,通过定向增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围绕主业开展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整合与升级,确保新业务、新产品、新模式具备坚实的市场生命力。
三是要优化核心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并购重组。针对当前活跃的并购市场,宋志平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战略引领,目标清晰,确保并购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避免“为并购而并购”;二要合规先行,规范运作,严格遵守资本市场规则,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三要重视整合,融合增值,尤其要关注机构、业务、管理以及文化等全方位的有机融合,力争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四是要稳健经营,增强回报股东意识。宋志平认为,合理回报股东既是履行责任,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上市公司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阶段、行业特征和财务状况的回报政策,综合运用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多种方式。同时,要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交流,及时传达经营状况、发展战略和回报计划,认真回应股东关切,增进互信。
五是要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风险防控屏障。他特别强调,董事长、总经理作为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树立全员风险意识。要完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风险防控中的核心作用,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同时,要建立健全覆盖各项业务的内控体系,重点关注大额资金往来、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高风险领域,保持财务稳健,量力而行进行投资,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十四五”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治理与国际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融资功能持续增强,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A股再融资总额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258%;并购市场活跃,2025年前7个月披露并购重组项目3151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同比增长148%,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也迈上新台阶。2024年96.1%的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总经理出席率达98.5%;市值管理日益规范,截至2025年10月底已有741家公司建立相关制度。股东回报持续优化,2024年度沪深A股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更令人瞩目的是上市公司的全球竞争力。截至2024年底,近七成A股公司拥有境外业务收入,合计达9.52万亿元。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强劲,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领军全球,海尔、美的等传统制造企业通过海外布局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技术出海”的跨越。
宋志平介绍,中上协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持续发挥自律组织作用,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培训“关键少数”、活跃并购市场、化解企业风险、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以及加强新闻宣传等方面提供支持。
据悉,目前中上协已有上市公司会员3200多家,理事、监事单位562家,覆盖全国35个辖区,其总市值占全市场近半。宋志平表示,明年协会将进行换届并扩大理事会规模,期待广大优秀上市公司继续发挥“头雁效应”,共同为中国资本市场行稳致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