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床都在颤抖!”
76岁的李女士体温突然高热40度,伴随寒颤,子女们原以为这只是场普通感冒,直到母亲被三甲医院直接推进ICU,病危通知书递到手中,才惊觉流感的獠牙如此锋利。
“毫无征兆”,李女士的子女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母亲年纪大有些老人病,总体来说还算身体健康。这一次,流感病毒H3N2却如暗夜突袭,引发脓血症、肝肾衰竭,情况十分危急。
据医生介绍,该病株不同于2024年及更早之前的H1N1病株,今年的病株传染性更强,易引发聚集性疫情,且对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威胁更大。其症状包括高烧、寒颤、咳嗽、全身酸痛等,病程较长,易并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
这不是孤例。
河南濮阳,一名年仅3岁的小孩在11月10日凌晨突发高热惊厥,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后就直接进了抢救室,不幸的是小孩仍旧去世了,医生诊断为重症感染和甲流病毒感染。
国家流感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11月初,全国报告超600起流感暴发疫情。北方省份感染比例已显著高于前三年同期。
病毒如野火,在校园、家庭中蔓延,多地学校紧急通知:戴口罩上课。
比奶茶便宜的疫苗,为何无人接种?
一面是肆虐的病毒,一面是冰封的疫苗市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流感病毒已成为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占比达17.5%。
流感来势汹汹,流感疫苗却遇冷。我国流感疫苗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01亿元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80亿元,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为86亿元,较2021年缩水近20%。
不仅市场规模在缩小,更令流感疫苗生产企业雪上加霜的是,疫苗价格自2024年开始出现大幅下降,各企业深陷价格战。
目前,国内可用于接种的流感疫苗主要分为四价和三价两大类。从批签发数据来看,四价疫苗占据了流感疫苗市场供应的主导地位。2025年9月初,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北京)先后发布2025年北京流感疫苗免疫类和非免疫类招标采购项目的中标公告,在免疫类项目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三价流感疫苗中标价低至5.5元/支,比买一杯蜜雪冰城还便宜。而在自费市场方面,华兰生物去年对四价流感疫苗价格进行了调整,从128元/支调整至88元/支,随后金迪克、北京科兴也下调了产品价格。
自去年开始,流感疫苗价格大幅下降,但是比一杯蜜雪冰城还便宜的流感疫苗仍旧卖不出去。
流感疫苗行业陷入冰点。
李女士的子女表示,她从未接种流感疫苗,究其原因一是老人对疫苗有抵触情绪,而子女们则认为老人身子弱有基础疾病,怕接种疫苗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被低估的风险造成了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困境。国内流感疫苗整体接种率长期维持在3%左右,重点人群如老人、儿童覆盖率不足5%,85岁以上老人接种率甚至低于0.5%。远低于欧美国家近50%和东亚邻国重点人群超60%的接种率。
价格战与千万剂疫苗的报废
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华兰生物,国内流感疫苗龙头,年产能1亿剂,但市场实际需求不足4000万剂。2024年,其流感疫苗营收同比腰斩,金迪克等企业连续三年亏损。
“疫苗像生鲜,过期只能报废”,业内人士比喻。因毒株年年变异,流感疫苗有效期仅一年,2024年全国批签发8000万剂,实际接种约5000万剂,近40%最终销毁。价格战因此惨烈:企业为清库存竞相降价,陷入“卖得越贱,越无人问津”的怪圈。
对于企业主动降价,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是为了提高流感疫苗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这次调价也被视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的体现。
企业降价的原因还有流感疫苗的特殊性。因为每年毒株可能改变,所以流感疫苗几乎仅有1年有效期,未销售的疫苗只能报废处理,因此流感疫苗每年的报废率远高于其他疫苗,从而对营收产生负面影响。这也导致了一家企业降价,其他企业只好跟随降价的现象。
赵衡表示,为了摆脱恶性竞争,头部企业正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专注创新与差异化来构建市场独占性,避开价格混战。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避开国内的红海竞争。
从“防病”到“治未病”的漫长博弈
危机中亦有转机。
本报记者走访多家社区医院,医生表示随着政府和媒体加大对流感疫苗的宣传,11月开始接种人数已经有所上升。华兰生物有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10月份特别是11月份以来,民众接种流感疫苗的意识显著增强,各地疾控中心的需求订单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公司正加大对流感疫苗的市场供应。数据显示2025年华兰生物共批签发流感疫苗55批,其中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49批。
另有疫苗企业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方面,企业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一起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工作,希望各地疾控中心加强流感疫苗接种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接种流感疫苗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最经济有效的行为。
ICU病房外,李女士的子女仍在等待。母亲的床不再颤抖,但呼吸机的声音清晰可闻。他们后悔没坚持让老人接种疫苗:“如果早知道H3N2这么凶……”
这句话,或许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补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