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李彪)近日,在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全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共同举办的“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观察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围绕电力行业如何减污降碳展开热烈讨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李彪摄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副会长刘映华介绍,能源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战场,电力行业更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过去十余年间,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蓝天保卫战”系列部署,再到“双碳”目标的明确指引,电力行业始终站在污染防治与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以实打实的成效实现了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双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稳步攀升,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空气质量项目总监张伟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火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024年相比2014年,十年间三个污染物的排放绩效下降都在90%以上。而在此期间,我国火电装机量和发电量都在增加,对比污染物排放总体下降走势,足以说明我国电力行业治污成效非常显著。
张伟豪也特别指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从减污降碳视角来看电力行业仍面临挑战。比如,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供电标准煤耗已连续两年不降反升,这是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
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陈宗法认为,我国煤电已历经污染控制、灵活性提升、低碳化改造等重要历程,“十五五”期间将推进“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核心目标是灵活低碳——“高效调节、清洁降碳”,即提升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的灵活调节能力,以及清洁低碳的发电能力,以持续高质量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