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厦门证监局官网披露,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福证券”)因在江平生物定向发行中未勤勉尽责,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具体来看,经查,华福证券作为原新三板挂牌公司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平生物”)的主办券商,在江平生物2021年、2022年两次定向发行推荐工作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未对江平生物有关信息披露文件和定向发行申请文件认真履行审慎核查职责,未能及时发现江平生物定向发行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的情形,未能保证公司所出具的推荐工作报告以及对江平生物定向发行说明书核查意见的真实性、准确性。
华福证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多条相关规定,厦门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根据《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办法》将相关情况记入诚信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以来,华福证券的合规漏洞与资产风险不断浮现。这已是该公司半年内第三份监管“罚单”。
今年5月,上交所已就债券项目尽调缺陷出具警示函,指出其质控、内核部门未有效履行审核职责;同月,上海证监局因其一自营分公司变更后未及时换领经营许可证再开罚单。
半年内三份罚单覆盖投行、分支机构管理核心领域,暴露的不仅是个案失误,更是合规体系的系统性松弛。
回溯历史,华福证券的合规问题早有征兆。2023年,其保荐的创业板IPO项目因招股书披露不实被深交所问询;2024年,又因债券承销文件重大遗漏遭交易商协会通报批评。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密集处罚将直接影响分类评级——其2023年评级为BBB级,若2025年评级下调,承销额度、风险资本准备等关键业务指标都将受限。
在监管连出“罚单”的同时,华福证券在资产端也面临双重风险。
2025年2-3月,华福证券代销的映雪资本“映雪福牛1号”暴雷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近百名投资者沦为“接盘侠”,导致投资者平均亏损63%,最高损失达72%。
华福证券自营业务同样深陷泥潭。受子公司华福资本重仓的天合光能股价持续暴跌影响,2024年其股票投资规模已下滑,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萎缩。
中诚信国际评级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末,华福证券股票投资余额及占比持续下降,且单只股票集中度偏高,盈利承压明显。此前2024年,公司已裁撤32家营业部,数量居行业前列,自营收缩与重仓股亏损形成“雪上加霜”的恶性循环。
华福证券作为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业绩在近几年被头部机构挤压效应显著。全年收入规模逐步从2021年左右的2亿元跌至2024年不到1亿元,2025年中期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增速更是下降30.41%。
资料显示,华福证券前身为福建省华福证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是全国首批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2011年更名为华福证券,为福建省属国有金融机构。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