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上,上证指数在上周五创出10年来新高后,本周以回调为主。市场在存量资金博弈中寻求再平衡,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跌幅居前。国内外市场情绪集体转弱。美国制造业数据回升叠加多名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信号打压降息预期。美国AI产业债务持续扩张,市场对未来持续性的质疑加剧。国内10月经济数据有所回落,政策面增量信号尚不明朗,股指上行驱动不足。
数据显示,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前值为增长6.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6%,前值为增长5.6%;出口额同比下滑1.1%,前值为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前值为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11.2%,前值为下滑6.8%;地产销售同比下滑18.6%,前值为下滑10.5%。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均有回落。不过,消费领域由于节假日增多,且“双十一”促销活动提前,服务零售和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表现出一定韧性。

图为科创综指日线
全年来看,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特征,但实现“5%”的目标难度不大。上半年,受益于财政靠前发力和去年的低基数效应,经济增速稳中有升。9—10月财政支出力度边际放缓,对应经济数据边际回落。后续,随着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5000亿元财政部追加的增量财政资金逐步落地,广义财政发力节奏有望在四季度保持稳定,并对经济工作形成一定支撑。整体上,市场对增量政策出台有一定预期,但更多偏向于“托而不举”,结合当下的时间节点考虑,政策出台可能侧重对明年的布局。
海外市场主要面临两大风险。第一,12月美联储降息路径存在不确定性。由于美国政府“停摆”,重要的经济数据缺失。根据芝商所的数据,市场隐含降息概率在近几周不断下降,目前的降息概率为45%,低于一周前的60%,也远低于10月会议时的90%。多名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讲话,其内部分歧加大。第二,美股科技板块遭到抛售,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股票。纳斯达克指数单周跌幅超3%,“七巨头”市值集体下滑。资金对债务扩张驱动下的AI繁荣表示怀疑。此外,现阶段95%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还未给企业带来实际收益,英伟达财报计划于11月19日(美东时间)发布,在避险情绪的驱动下,资金自高估值板块撤离。
整体来看,海外市场风险上升、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地缘冲突加剧、国内处于政策和业绩的“真空期”,短期内A股很难进一步走高。市场核心驱动已由前期政策托底+流动性宽松逐步转向业绩兑现,科技板块由于估值较高已不具备性价比,同时在美股的影响下,资金有止盈避险需求。相较之下,高景气的业绩反转板块和价值防御板块或有更优表现。

图为上证指数日线
(作者单位:中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