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抢抓“加快构建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建设机遇,以文旅融合为支点,奋力从“借光”向“发光”转变,从“地理后方”向“价值腹地”跃迁,书写了一份以县域经济破局服务区域发展的生动答卷。
战略升级
从“流量通道”到“留量平台”
过去,衡山县拥有南岳衡山、湖南萱洲国家森林公园、九观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多块“金字招牌”,但在全省旅游格局中更多扮演“通道”角色。
而今,在“加快构建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的战略指引下,衡山县正以系统性布局打破困局。
紫盖峰片区引入“五号山谷”“大乐之野”“爱树”等精品民宿,打造品质慢生活;开云片区崛起紫金山4A级景区、衡山渡·湘江渡口民俗文化印象体验地等新兴业态;萱洲片区联动湿地公园与福地虎园,开展生态研学活动;岳北片区深挖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民房,打造“红色岳北邻里民宿”品牌;九观湖片区发展户外运动,打造户外经济新高地……五大片区共同描绘“山水联动、功能互补”的新图景。
这是一次发展要素的有机融合。衡山县依托湘江、湿地、湖泊水系,构筑“山雄水秀”的独特吸引力。而文化的“活化”则为这场融合注入动能。
从“衡山影子戏”到“岳北山歌”,从古镇民俗到特色小水果和土菜文化,衡山县将文化瑰宝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成为让游客“留下来”的深层动力。
路径拓展
从“规划设想”到“发展实景”
交通是“先行官”,打通发展大动脉。衡山县域内已拥有衡山北、萱洲、白果等9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实现景点与高速路网有效衔接。从高铁衡山西站、衡阳市区、南岳机场抵达衡山景区核心区,车程分别缩短至15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一张内联外通的“快旅慢游”交通网已然织就。
项目是“压舱石”,夯实文旅发展根基。衡山千峰秀,湘江一渡悠。衡山渡·湘江渡口民俗文化印象体验地构建“一轴·三区”格局:湘江水上文化轴串联水陆游线,实现“船上观赏、岸上体验”;渡口记忆、市井烟火、民俗非遗三大功能区各具特色,打造出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滨水文旅新空间。
除了衡山渡·湘江渡口民俗文化印象体验地,衡山县建成用好福地虎园、紫盖峰景区衡山“五号山谷”悬崖民宿度假区、黄花公园、紫金山4A级景区等项目,构筑从“观光过境”到“休闲驻留”的产业基座。
品牌是“扬声器”,提升区域影响力。承办第三届衡阳市旅游发展大会,是衡山县推进文旅融合的关键一招。以此为契机,衡山县系统构建文旅叙事体系。
民宿集群、非遗体验、特色小水果产业等有机融合,形成统一的品牌输出体系。
精心策划的“8+4+N”活动矩阵,做到“月月有热点、阶段有高潮”。湖南省太极拳公开赛、衡山县九观湖环湖自行车赛、帐篷音乐节等特色IP活动,将衡山县的“动”与“静”、“古”与“今”有机交融。
发展提效
从“区域配角”到“价值引擎”
从“地理接壤”到“枢纽门户”,随着“九大高速口”路网和“十分钟交通圈”的成形,衡山县旅游加速发展。其中,南岳高速萱洲互通可直通福地虎园,成为串联湘、鄂、粤、赣等重要客源地的关键动脉,构建起辐射近5000万人口的“1—2小时自驾圈”。
从“通道经济”到“留客经济”,以紫盖峰景区衡山“五号山谷”悬崖民宿度假区、紫金山4A级景区、衡山渡·湘江渡口民俗文化印象体验地、黄花公园、福地虎园五大旗舰项目为引擎,衡山县旅游实现了从“流量通道”向“留量平台”的质变。今年1月至10月,衡山县文旅经济势头强劲,累计接待游客502.67万人次,为“留客经济”写下了有力注脚。
从“区域配角”到“价值引擎”,衡山县不仅是南岳的“服务区“和“疏导区“,更成为区域文旅价值的共创者与输出者,为“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体验互补和功能延伸,角色从“配套服务者“蜕变为“价值贡献者“。
这条旅游升级转化之路,衡山县正越走越宽广。
数据来源:中共衡山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