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比侃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这是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轨道交通、电力及城市治理业务。
招股书显示,2023年2月,公司曾筹划在科创板上市,与中金公司签订辅导协议,并向四川证监局办理了上市辅导备案。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为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全球业务,并考虑到香港联交所能够为公司提供获取境外资本及吸纳各类境外投资者的国际化平台,公司自愿决定不再继续推进A股上市计划,转而寻求在香港上市。2024年8月,公司董事会决议终止与中金公司的辅导协议,该决议于2024年9月经公司股东批准。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招股书显示,公司专注于AI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交通、能源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公司主要提供基于全面的AI行业模型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监测、检测和运维等用途。
根据灼识咨询,基于2024年公司轨道交通领域与供电相关的收入,公司为中国第二大AI+供电检测监测系统提供商,市场份额约5.9%,公司在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提供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的企业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1.8%。
公司拥有三条业务线,其中包括:交通解决方案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及机场;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涵盖电力、化工;城市治理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涵盖园区、校园、应急及社区管理等应用场景。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总收入分别约为2.53亿元、3.64亿元、4.03亿元及2.32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0.63亿元、0.89亿元、1.15亿元及0.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迹象。公司称,尽管同期总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毛利减少,导致净利润出现下滑。毛利减少主要是由于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下降导致的,而毛利率下降主要归因于技术服务定制化开发项目增加,导致配套服务采购成本增加。
收入依赖大客户
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向客户销售基于不同AI行业模型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上述业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9.8%、63.9%、94.5%及80.8%。
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主要为交通解决方案业务的经销商,以及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及城市治理解决方案业务的直接客户及系统集成商。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约为1.54亿元、3.13亿元、2.68亿元及1.7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1%、85.9%及66.6%及74.2%;公司向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约为0.7亿元、1.11亿元、1.13亿元及1.16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27.8%、30.5%、28.2%及50.1%。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超过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部分大客户成立较晚,且成立后较快就与公司展开合作。例如,公司2023年及2024年第一大客户B成立于2023年,成立当年就成为了公司大客户,2023年和2024年分别贡献超过30.5%及28.2%的收入;成立于2021年的经销商客户D,成立当年就与诺比侃合作;成立于2021年的集成系统客户A,在2022年就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贡献27.8%的收入。
公司提示风险称,公司无法保证主要客户与公司之间不会有争议,或者公司将能够与现有客户保持业务关系。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相对数量较少的主要客户,如果现有主要客户不再使用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而公司无法在合理期限内找到具有类似可归属收入的新客户或无法找到新客户,公司业务及盈利能力或会受到不利影响。
招股书显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主要为硬件相关组件及设备或软件系统及模组的供应商,以及数据相关服务供应商。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约为1.52亿元、1.42亿元、1.34亿元及1.32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金额的60.9%、70.9%、50.8%及83.5%;公司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约为1.16亿元、0.74亿元、0.57亿元以及0.97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金额的46.4%、37.0%、21.7%及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