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年悦记者张雪)记者21日获悉,天津市委金融办近日正式印发《天津市建设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6-2030年)》(下称《方案》)。据悉,《方案》系统部署了十大方面、共28项具体工作举措,涵盖融资环境、政策环境、业务模式等多个维度,旨在推动天津市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
《方案》明确,到2030年末,全市租赁公司资产规模达到2.8万亿元,巩固并扩大在飞机、船舶、出口离岸和绿色租赁领域的领先优势,累计完成3000架飞机、1600艘船舶租赁业务,绿色租赁资产规模超过6500亿元。同时,积极拓展算力租赁等新兴领域,全力建设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租赁政策与业务的创新举措。政策方面,《方案》提出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对项目公司发放外币直接借款;支持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试点拓宽租赁物正面清单范围,推动新能源设备、矿山机械、农业机械和卫星等创新租赁业务集聚;允许航空发动机、大型设备租赁适用海关异地监管政策,并根据行业实际需求逐步拓展更多租赁物试点。
租赁业务方面,《方案》鼓励开展算力、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租赁业务;租赁公司与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出口租赁,深化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研究建立出口租赁风险共担机制,推动国产高端装备“走出去”;围绕飞机、船舶海工等领域做精做专经营性租赁,探索“租赁+产业投资”“租赁+资产管理”“租赁+保税维修”等创新业务模式,延伸产业价值链。
根据《方案》,天津市将重点支持东疆综保区建设全球领先的飞机租赁中心、国际一流的船舶租赁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出口离岸租赁中心,对标爱尔兰、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区域。同时,天津将高水平建设“绿色租赁高质量发展区”,充分发挥绿色租赁标准引领作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