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莹亮
近日,纽约市场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创下每磅4.36美元的历史新高,较今年2月的纪录又涨了近4%。这杯 “唤醒清晨” 的饮品,怎么突然成了 “奢侈品”?
在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持续的严重干旱和极端高温正摧毁咖啡树的收成希望。市场观察人士警告,全球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缺口,复苏可能要等到2029年至2030年。
不过,在这场危机里,越南咖啡产业却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出口量与价格齐飞。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统计,2025年前9个月,越南咖啡出口约 125 万吨,金额逾70亿美元,不仅远超2024年全年纪录,还有望在2024-2025种植季突破8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此外,越南咖啡的主要市场也录得强劲增长,欧盟是最大消费市场,其中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是它的前三大市场,占越南咖啡出口总量约 40%。
2024年,越南稳居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占全球咖啡总产量的17%。目前越南咖啡种植面积约73.2万公顷,全国平均产量约为2.9吨/公顷,而先进种植模式可高达5吨/公顷,即便面临气候挑战,仍是全球罗布斯塔咖啡的“压舱石”。
越南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咖啡种植,越南南部属湿热的热带气候,适合种植罗布斯塔咖啡,北部适于种植阿拉比卡咖啡。不止越南,整个东盟都是咖啡宝藏地。印尼有世界最贵咖啡之一的“猫屎咖啡”(Kopi Luwak),每公斤售价超过1000美元,苏门答腊的曼特宁还带着独特的甜润风味。东帝汶则依靠无污染土地,把有机咖啡做成了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000万美元。泰国虽以国内消费为主,但清迈的有机农场正悄悄打造精品咖啡品牌。
然而,风险也在潜伏。美国拟对越南咖啡征收20%关税,虽低于最初计划的46%,但仍可能削弱其竞争力。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今年年底正式生效的《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该法案将禁止包括咖啡在内的原材料中涉及森林砍伐的商品在欧盟销售或从欧盟出口,预计将冲击越南60多万户咖农家庭。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来自东南亚的咖啡将成为中国咖啡店菜单上的常客。有专家建议,可考虑在东盟国家种植咖啡,再出口至中国市场,这样既能带动当地就业,也可满足中国庞大市场的需求。此外,还可考虑在云南口岸设立咖啡加工区,形成 “东盟原料+中国加工” 模式,既降低供应链成本,又能让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接住东盟的优质咖啡。同时,越南咖啡业也在加大深加工力度,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技术投资、提升供应链透明度、推动精品咖啡生产、发展溯源体系,以及充分利用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实现与欧美、日韩、中国等高端市场的 “双向奔赴”。
从巴西旱情到越南突围,从欧盟规则到自贸区机遇,一杯咖啡的价格波动是全球产业链的微观切片。它反映着气候危机下的产区重构,也显露出区域合作的共生力。全球咖啡产业链的韧性博弈,正藏在这一口醇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