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新京报贝壳财经承办的“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月度主题走访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期活动以“金融支撑京筑梦想”为主题,聚焦北京智能制造企业开展线下集体采访,12家市属新闻网站、财经类网站等媒体记者,4家财经领域网络大V参与活动。
时代浪潮下,北京已成为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前沿领域的引领者。本次活动深度走访调研了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顺义科技研发中心,发现北京金融的不同剖面。
金融之美:银行网点变身城市会客厅
步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通州区运河商务区支行,有别于传统银行网点的科技感迎面而来。
在运河商务区支行客户经理尤肖璇的指引下,大堂入口处设置的多语种AI透明屏翻译设备可为客户提供包括粤语在内的多语种即时翻译;正面的“邮你相伴”智慧屏则汇聚了多种特色服务,可针对教育、创业、结婚、养老等多种生活场景提供多元化个人理财服务,也可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展示副中心周边人文景观。
高科技的体验不止于此。作为邮储银行北京分行首家鸿蒙生态银行,运河商务区支行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特性,将传统银行业务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VIP客户提醒终端、排队叫号终端和取号终端的互联互通,手机、移动展业PAD与智慧大屏之间的无缝协同,大幅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
媒体团走访邮储银行北京分行首家鸿蒙生态银行。
在科技加持以及“让美好发生”的愿景下,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希望将银行网点从满足人们金融需求的金融交易场所,变身为适配人们不同生活场景的社交场所。
作为国有大行首都分行,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始终与首都战略紧密相连,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兼具特色与实用功能的合作伙伴产品展示专属空间,深度诠释“绿色让生活更美好”的品牌内涵,切实赋能大众美好生活,全面展现新形势下邮储银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形象。
“未来银行将不再只局限于提供金融服务,而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乃至挖掘并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办公室负责人王磊向记者展示了该行更多的“软实力”储备,例如在平谷区发起打造首都共享中央厨房的背景下,银行如何为炒菜机器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以及为企业对接具有落地需求的B端客户,通过及时乃至超前的判断,将金融服务嵌入了一种新业态的发展机理。
近年来,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积极向重点支持的产业链延伸,特别是在半导体、商业航天、算力中心等关键领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宝贵的金融资源。这不仅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还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融之智:AI勾画未来银行
在北京银行顺义科技研发中心,科技带给金融的赋能正在变得具体可触。
目前北京银行的零售客户数突破3200万户,如何服务好这些客户群体,同时还能进一步扩规模、促增长,答案就是数字化运营。
据北京银行零售基础与研发团队副主管周兵介绍,北京银行沉淀总结了一套数字化运营的体系框架——CPCT²R。简单说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合适的金融产品、以合适的触客渠道,提供给不同的客群,获得数字化工具加持的客户经理队伍因而能够更好地洞察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科技赋能和风险防控贯穿始终。
以“伴您一生的银行”为使命,北京银行覆盖儿童客群和养老客群等细分客群,以“一老一小”为抓手,构建涵盖从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到财富金融、家庭金融、养老金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周兵展示了自己女儿的小京卡,这是北京银行专为儿童开立、卡面是卡通形象的银行卡,“我女儿非常喜欢这张自己的银行卡,尤其在收到压岁钱之后,一定要亲自存进去,讲究的就是一个仪式感。”目前北京银行儿童金融客户数已突破240万,“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依托产品、服务、生态三大矩阵,全方位赋能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北京银行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打造“京行悠养”品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190万户,服务首都市民优势显著。
在拥抱前沿科技的路上,北京银行走得积极主动。今年2月,北京银行提出将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全面启动“All in AI”战略;同时携手华为,率先实现DeepSeek全栈国产化金融应用。
“可以说,未来银行的发展形态正在北京银行不断显现。”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马晓煦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迈向2.0阶段,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全力探索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的新形态。
据马晓煦介绍,北京银行构建了“智算资源-模型赋能-应用落地”的AI全链路,建成统一智能算力平台,可实现算力的动态调配。通过释放重大项目建设成效,北京银行对全行主要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对全行80%以上的关键业务系统进行新建重构和重大升级。推动“AI+”场景加速落地,用智能化赋能全行全业务领域,全方位提升双客体验和运营效率。
在新时代的数智化竞速下,北京银行“数字京行”的战略蓝图和“国际一流的数字银行”的企业愿景正在徐徐展开。
北京绿色交易所的实践与担当
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交易所”)通州办公区的交易大屏上,实时滚动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数据。据了解,自2024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实现交易量超420万吨,交易额超3亿元。
正如这面大屏所展示的,绿色交易所在碳资产和绿色发展之间架起了一座价值桥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而有了具体的、可衡量的支撑,也为首都北京的绿色转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绿色交易所是生态环境部授权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运行和管理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构,以及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绿色公共服务平台,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之一。
作为北京市唯一指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机构,绿色交易所已连续12年支持重点碳排放单位完成年度履约工作。自2013年11月28日至今,各种交易产品累计实现交易量超1.13亿吨,成交额超48.60亿元,在服务本市节能降碳方面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在交通领域,自2011年起,绿色交易所协助北京市各主管部门以财税补贴政策为抓手,推动北京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共涉及车辆160万辆,政府实发补助210亿元。绿色交通协助缓解了首都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实现了市民高兴、政府满意、环境改善、产业升级、拉动消费的多赢。
在建筑领域,在北京市住建委的指导下,绿色交易所为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累计服务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1.6万栋,涉及面积2亿平方米,有效遏制了公共建筑电耗增长过快的趋势,强化了公共建筑业主和运营方的节能降耗意识,已经成为建筑领域节能降耗的成功实践。
今年9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以绿色交易所为主体,设立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为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需求方搭建了绿色技术转化和落地的平台。
“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月度主题走访活动旨在深入宣传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就,活动将贯穿全年,每月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消费、金融等主题开展深度调研,通过讲好企业创新发展故事,展现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