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东流到海,滋养了江苏这片丰饶的鱼米之乡、灵秀的江南水乡,也孕育了六朝古都南京的千年底蕴。江城相依、江湖相伴,是自然肌理,更是人文格局。”11月21日,以“江河互鉴宁聚未来”为主题的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开幕。开幕式上,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李忠军致辞表示,南京依江伴河而生,江河塑造了这座城市“山水城林”的独特风貌,滋养了绵延千年的历史文脉。近年来,南京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开放合作和文化传承上协同发力,努力探索长江与城市共生共融的发展路径。
李忠军介绍,南京汇聚大江奔涌的活力,近年来着力建设产业强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紫金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3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矩阵。今年,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将达万亿级,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将达5000亿级,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位列中国内地城市前十。
南京积极构筑通江达海的枢纽,着力构造开放格局。其中,南京铁路枢纽建设加速推进,禄口机场航线覆盖国内外百余个城市。长江南京港成为距离中西部腹地最近的海港,双循环量枢纽优势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南京已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59个国家、108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国际化程度在世界城市名册中位列中国内地城市第七位。
南京传承渊源流长的神韵,着力滋养城市文脉,努力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前,南京沿江分布了浦口火车站旧址等107处文物古迹,这些都是长江文化的生动写照。同时,南京传承发扬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扩大世界文学之都与博物馆之城的影响力,着力推进城市更新保护,让明城墙的雄伟气势、夫子庙的人文气息、老城南的生活烟火有机融合,焕发活力。
近年来,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生态岸线比例超过80%,湿地总面积近10万公顷,水清岸绿的新画卷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专家前往实地考察交流。
李忠军表示,南京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未来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融入长江经济带、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大局。“大江大河奔腾不息,文明之帆乘风远航。南京期待与大家围绕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赋能城市绿色发展、激发长江文化活力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更希望以江河为媒,让不同地域的发展碰撞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文明动力,共同将长江的生态之美、发展之势、文化之韵,转化为跨越国界连接文明的合作力量,共同书写人类与江河共生与世界共赢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