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上海奉贤正在聚焦“动能转换”,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11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下称“发布会”)奉贤专场。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刘平介绍,2024年,奉贤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75亿元,年均增速9.9%。“十四五”期间,奉贤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连创新高,从2020年的114亿元升至2024年的179.6亿元,年均增速12%。在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四大特色产业上,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80%,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刘平表示,奉贤的服务业能级正在不断提升。2024年,实现规上服务业营收484.9亿元,较“十三五”末接近翻一番。内部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新兴服务业(软信业、科技服务业)的规上营收占比从15.6%提升至23.2%。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3.6亿元,年均增长11.8%,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同时,奉贤的创新生态也在持续优化。比如,推出“南上海科创16条”等支持政策,各类创新主体茁壮成长。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6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68家。
近年来奉贤坚持服务大局,国家战略取得新进展。其中,奉贤主动融入临港新片区建设。强化政策协同,积极推动12部浦东新区法规参照适用于新片区奉贤区域。推动产业协同、联动发展,产城融合区奉贤区域规上工业产值由2020年的259.7亿元增长到830.5亿元,年均增速达33.7%,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奉贤区也在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比如,深化与安徽亳州等地的结对合作,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便利要素流动,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深化“三区两镇”联动发展,与上海市化工区合作共同打造电子化学品、新材料等特色园区,提升区域产业协同水平。
在新城建设上,一方面,奉贤的公共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国妇婴奉贤院区、新华医院奉贤院区等三甲医院开业运营,言子书院、“海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水一方”科幻馆等文化地标建成投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另一方面,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成型。轨交15号线南延伸、南枫线一期加快建设,S3高速、大叶公路全线、S4奉浦东桥建成通车,G228新建段贯通,城市路网更加畅通。在国内率先形成“智慧全出行链”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抢占未来交通发展制高点。
为了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奉贤还将在打造“智造高地”上有所布局。据刘平介绍,“十四五”期间,奉贤构建了以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为代表的四大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达2277亿元。同时,奉贤打造南上海科创中心,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成立天使创业投资等专项基金,已形成涵盖产业母基金、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
刘平表示,面向“十五五”,奉贤将以“智造”赋能产业升级,全力推动奉贤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迈进,奋力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智造高地”。一是聚焦能级提升。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深入研究产业图谱以及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强化精准招商,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打造能级高、结构优、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生态,推动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梯次向千亿级能级迈进。
二是坚持“一域一特色”。推动形成以奉贤新城为核心,东中西部全面发力、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加强与临港新片区的深度协同,加快构筑以新能源汽配为主的千亿产业链。中部新城区域持续擦亮东方美谷城市名片,强化总部集聚、创新策源等功能。西部地区发挥毗邻市化工区优势,全力建设全国试剂交易平台、电子化学品交易中心。
三是前瞻布局谋划。奉贤将坚持长线、包容创新,积极引育生物制造、脑机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赛道,为颠覆性技术和融合型新业态提供“试验场”,加速积蓄未来发展新动能,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