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正处于技术成熟与产业需求共振的爆发期,在满足多样化本土需求的同时,如何争夺海外广阔的溢价市场,成为头部公司的必答题。
全球智能移动机器人领域先行者的迦智科技,总部位于杭州,截至目前,已累计交付项目超千余个,业务足迹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更是在衢州建立2万平方米的制造基地。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衢州迦智科技生产总监朱锦对记者表示,衢州有独特的 “五链融合” 生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可以较好的借助衢州的生态链条,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增长明显、加速出海
从AMR发展而言,业内玩家普遍选择从半导体、锂电池等高端制造切入,因为高端制造毛利率较高,且制造过程对平稳性等要求较高,导致机器代人更为急切。
朱锦也认为,这本质上是技术迭代、成本优化与产业升级共振的结果。高端制造领域一方面有较好的毛利支撑,有能力也有意愿;同时,高端制造领域对于工艺精度、生产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AMR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难点痛点;而且,AMR刻在产品骨子里的柔性能力,能完全满足高端制造产线常需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等新特点。
事实上,AMR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已从 “可选” 变为 “必选”,发展逻辑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朱锦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迦智科技把握住了技术自主化和场景深度化,持续在市场竞争中构建自己的核心壁垒。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28%以上。
朱锦透露,“近几年的增长主要在高端制造智能化改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海外增长也很明显,大部分机器人企业都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出海。”
在朱锦看来,到目前为止,海外的溢价空间至少还能超过国内市场至少一倍。而且,迦智科技在国内市场中已完成技术积累与场景经验的积累,正是向全球化输出的最好时间窗口。
与人形机器人协同
对于工业场景的机器人来说,有一个正在出现的挑战,即人形机器人。
据了解,目前不少具身智能产商都在工厂制造场景调试,推出了相应的工业场景解决方案,这是否会形成“威胁”?
对朱锦来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并非AMR的替代者,而是推动智能制造升级的互补性技术。
朱锦认为,“两者的技术路径、功能定位与技术架构有本质差别,比如说AMR(轮式)主要在结构化场景有明显的优势,人形机器人则在非结构化场景更有应用潜力。”
进一步,朱锦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一个生态范围,不只是机器人一个品类,相关的技术栈、零部件、大小脑应用等构建成了产业链,公司一直在关注人形机器人生态链,已经形成较多的碰撞。
这对于AMR产业而言,也是一大值得关注的趋势。
朱锦就认为,在 AI 驱动与资本助力的双重浪潮下,迦智科技始终坚持 “技术硬核化、场景落地化、生态协同化” 的发展策略,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工业物流机器人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借助资本杠杆加速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未来,公司将成为具备 “硬件 + 算法 + 数据” 全链条能力的企业,将在这场智能制造变革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