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产品去年的销售额达1亿元左右,且销量每年稳步提升,今年预计还能实现20%左右的增长。”在位于徐州市铜山区的中国安全谷,徐州鲁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鲁班智能)生产部负责人于海伦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着一款橙色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
“它可以在3分钟内喷射一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据于海伦介绍,该灭火机器人具备灭火、音视频侦察、有毒有害气体侦察、灾区环境侦察等功能,在抢险救援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能替代消防员在危化火场或浓烟火灾现场进行救援。

鲁班智能位于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是中国安全谷的核心载体,也是全国首家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除了灭火机器人,鲁班智能的展示厅内还陈列着可在水面快速行进的水上遥控救援机器人、适应复杂地形的防爆无人机、水陆两栖的全地形车等各类装备,展现了在多元灾害场景中的技术布局。
鲁班智能是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下称凌天智能)在江苏的产业化基地。集团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无人化特种机器人为代表的应急安全装备体系,是中国特种机器人和应急产业领军企业。

2019年,在徐州政府及高新区的支持下,凌天智能的特种机器人生产研发基地正式落地中国安全谷。目前其在徐州有两期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明年将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于海伦透露,展示厅不远处有四座全新厂房已经全部封顶,正在验收阶段,预计将于2026年中旬正式投入使用。届时生产与研发能力可以再提升30%以上。
鲁班智能是徐州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2025年中国应急安全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8万亿元,较2024年2.4万亿元实现16.7%的增长,这一增速远超传统制造业平均水平。
除了持续壮大的规模,中国安全应急产业也在质量上寻求突破,通过技术赋能、应用聚焦、生态协同和政策引导,在为国家公共安全保障提供支撑的同时,成长为一个既服务于当下又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产业。
202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要求培育一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加快推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力。
与《通知》同时发布的还有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2025年版),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成为首批入选的特色园区之一。
徐州高新区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党总支书记王佳川向界面新闻介绍,中国安全谷是指以徐州高新区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为核心,辐射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已集聚安全应急产业企业超638家,2025年总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
王佳川透露,今年有11家企业成功孵化并走出园区,在高新区等其他区域拿地建厂,扩大规模。
“从去年到今年,园区注册企业增长了200多家。”王佳川表示,“今年有企业走出去,也有一批企业成功入驻,开始加速孵化,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安全应急产业在徐州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并非偶然。徐州与煤炭的渊源,为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驱动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煤炭采掘是徐州的支柱产业,徐州矿务局曾是全国十大矿务局之一。煤矿开采对安全生产要求极高,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最真实的实践场景和最迫切的市场需求。
2002年开始,中国煤炭行业进入黄金十年,西部资源省份建设了大量矿山,随之而来的是全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日益严峻,这为徐州矿山安全产业的萌芽创造了条件。
徐州拥有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当地的中国矿业大学。多年来,这所高校为徐州安全产业的突破提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和前沿科研力量。
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于2010年奠基,2018年竣工,共建设了占地约800亩,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打造了从产品设计、模具制造、SMT贴片、机械加工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的产业共生支持体系。
园区建成后,不仅是徐州高新区安全应急产业的策动发展核心区,还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共同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安全谷。

“这些电子屏可以实时呈现矿山的作业动态。而矿井下的传感器可以精准分析人员移动和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在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徐州科瑞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刘年胜向界面新闻介绍。
传统的矿山作业涵盖上百个场景,单纯依靠人力监测不仅效率低,更存在安全盲区。“我们所做的,就是让安全管理从‘人防’转向‘技防’。”刘年胜称。
成立于2011年的徐州科瑞矿业,是集AI+矿山视频监控、无线通信、自动化、智能化等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AI+煤矿图像监视系统、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等。

不久前,科瑞矿业凭借“复杂环境下煤矿狭长巷道智能运输车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家评价认为,该项目“填补了国际复杂环境下智能运输装备的技术空白,为我国煤矿‘少人化、无人化’提供了核心装备支撑”。
煤矿井下运输历来是安全管理的咽喉要道,传统车辆在狭窄、复杂的巷道中转向困难、定位失准、环境适应性弱是长期以来的痛点。面对这些挑战,科瑞矿业首创了“多模态融合感知-动态路径规划-高精度控制”三位一体的智能运输系统。通过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与惯性导航的深度融合,让车辆在无GPS的井下实现了厘米级精准定位。
此外,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赋予了车辆自主避障与高效通行的智慧。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山西、陕西等多个大型煤矿实现规模化应用,运输效率显著提升,事故率大幅下降。
刘年胜透露,在矿山视频监控领域,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在20%左右,位居行业前三。随着AI的快速发展,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面向矿山场景的小模型,提升产品面向复杂地质环境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用更坚实的技术守护井下生命安全。
王佳川介绍,历经20年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安全谷现有约4500多种产品在生产一线应用,累计为约20余万名矿工提供安全监测预警和防护,为中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安全谷下一步怎么走?王佳川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十五五”期间,高新区安全应急产业将锚定全国矿山安全装备创新策源地和消防应急装备重要产业基地发展目标,发挥中国矿业大学科研核心支撑、行业联盟外围策应、产业集群组织引领、安创中心中继转化、重点园区先锋示范等协同创新合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行业企业形成市场推广和产业配套。
例如,在矿山装备领域,中国安全谷将紧抓当前矿山装备更新政策机遇和矿山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打造国际有声望、全国有地位的新一代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