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造型相似的“狮子戏球”,同被奉为尊贵权力的象征,一件来自中国,一件来自意大利。
“我们共享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在艺术表达与建筑智慧中早已埋下相通的密码。”本届进博会上,宝格丽首席执行官让·克里斯托夫·巴宾(Jean-Christophe Babin)以这场跨越时空的共鸣开启分享。
在他看来,为自身传承而自豪的中意两国消费者,同样对深厚文化底蕴的本土珠宝艺术怀抱热爱——黄金、翡翠与祖母绿的交相辉映,无论是象征符号的运用还是材质的选择,东方美学都与罗马传统展现出同频共振。
“宝格丽自罗马的千年传统、匠心技艺与文化符号中汲取灵感,中国本土珠宝品牌则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精妙工艺与美学意象中获得启迪,打造出动人心魄的瑰丽珠宝。这份奢侈品领域特有的文化亲近感,正推动着中国珠宝市场的蓬勃发展。”
作为社交媒体上最活跃的高端消费品品牌CEO之一,巴宾每年数次到访,始终乐观看待中国市场的经济韧性。去年夏天,他带着妻子、小女儿花了三周时间到各处旅游,深度体验风土人情,“我们都很喜欢中国”。
巴宾2013年加入宝格丽,那是上一个农历蛇年。今年年初,宝格丽在上海开启“Serpenti Infinito灵蛇·生生不已”蛇年特展,以品牌标志性的灵蛇意象致敬中国传统农历蛇年。这一个轮回见证了中国珠宝市场的逐步繁荣与活跃——众多品牌涌入一二线城市的重点商圈,以门店塑造品牌认知,同时借助数字化触达更广泛的客群,加速拥抱年轻化。
长期来看,中国庞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仍然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增长引擎。但当下,奢侈品牌正面临生存求变的关键节点,低迷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本土竞争交织,巴宾需要带领品牌在复杂形势中做好谨慎前行的准备。
“2026年,中国一如既往将是我们的优先重点,我们在逐年加大投入,即便现在销售比2023年时更为困难。”巴宾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宝格丽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我们已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只覆盖精品店网络,更成为高净值群体青睐的高级珠宝品牌。这让我非常乐观,相信中国市场很快就能实现比疫情前更快的发展”。
应对新变化
从一束鲜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纪念日的一件珠宝饰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悦己消费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和以往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主要为了凸显身份或财富不同,现在的消费动力更倾向于为了让自己高兴。”巴宾认为,起初人们购买奢侈品,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成功”,如今更多是享受这份拥有,“消费动机变了,内在动力强了”。
最近几年来中国,巴宾观察到,年轻人爱上了黄金,一些兼具传统审美的时髦款式开始走俏。“中国金饰品牌的表现非常强劲,尤其是沿用古法工艺的黄金饰品,它们往往也是文化符号的延伸。”他在进博会分享时提到,中国消费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自豪和热爱,这份文化自信孕育了本土珠宝品牌,让奢侈品市场走向多元消费格局。
在他看来,中国本土品牌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珠宝注入灵感,就像宝格丽植根于罗马文化及意大利传统,两者在创作理念上异曲同工,并不形成正面竞争。“奢侈品行业的新挑战永远是如何应对新兴的需求,这背后应该有一套组合拳。”
今年,屡屡站上高点的黄金价格,令成本上涨成为难以规避的问题。摩根大通私人银行认为,黄金的上涨势头可能会在明年推高至每盎司5000美元以上。对此,巴宾表示,高端珠宝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黄金和宝石,虽然金价涨势明显,但钻石价格相对平稳,抵消了黄金的通胀。
他提到,宝格丽正在推出一些更轻盈、更易入手的产品,通过重新设计令入门款更具吸引力,且定价合理。从产品上看,宝格丽的经典系列比如Serpenti、Tubogas等,都有轻量化的新品诞生,成为市场表现中的一抹亮色。
巴宾还注意到,在中国,宝格丽门店的玫瑰金产品更畅销,尤其受到年轻人喜爱。“我们应该注重那些有真实需求的人,因为客户难以接触到我们所有的珠宝产品。所以,给予他们更多选择,也是另一种与消费者建立连接的方式。”
从产品组合到选代言人,从数字布局到营销传播,国际珠宝品牌的本土化突围,正经历一场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变革。巴宾强调,“我们试图在所有的重要市场都加入这些革新措施,产品、宝石、文化叙事的革新,而且非常克制”。
宝格丽的亮眼成绩加上20余年奢侈品管理经验,今年4月,巴宾开启新征程,兼任LVMH集团腕表部门首席执行官,负责宇舶表(Hublot)、泰格豪雅(TAG Heuer)和真力时(Zenith)的运营与发展。谈到自己的新使命,他认为,作为一件精密的时间机器,高端制表更为复杂,更考验品牌技术创新及管理能力,“从开始设计到最终上市,通常需要18个月以上”。
当科技进入珠宝世界
2021年,宝格丽携手土耳其数字艺术家雷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在米兰大教堂广场带来一场融入数字化体验的展览,这个由高端消费品牌制作的AI艺术装置热议不断。
这位土耳其艺术家运用机器算法分析大量图片,将自然秘境与灵蛇蜕变相联系,以别具新意的方式探索AI与珠宝的对话。今年年初,他的全新力作《灵蛇幻境》于上海亮相,与一系列以灵蛇为创作灵感的艺术作品,共同庆祝中国传统农历蛇年。
从珠宝、腕表到包袋,宝格丽的成功不仅在于意式美学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更在于技术上的融合与创新。“8年前,我们在包袋中引入NFC微芯片;3年前,又推出带有二维码的腕表。”巴宾介绍道。2022年,这块Octo Finissimo Ultra以1.8毫米厚度刷新品牌超薄腕表纪录,并获得日内瓦钟表大赏(GPHG)大胆设计奖(Audacity Prize)。
“我们必须继续在腕表或珠宝制作中投入大量的手工艺智慧,同时也要融合那些满足客户对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要求的技术。”巴宾这样表示。随着这套溯源体系的不断完善,本届进博会上,宝格丽以“创新永续匠艺臻传(Sustainable by Innovation)”为主题,再次聚焦艺术与科技的交织共生,带来“溯源珠宝”(Connected Jewelry)科技体验。
用户只需用手机扫描表面的“密钥”,相关宝石的产地、材质、工艺等重要细节一目了然。巴宾透露,明年起,宝格丽的珠宝作品将逐步采用这种序列号。这一数字护照将记录产品的相关信息及维修记录。这就是前沿技术赋能的地方——作为提高透明度的工具,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的价值所在。
一件珠宝在销售之后,它的生命周期还在延续,日常使用中的养护颇为重要。今年进博会上,来宾可以在展台体验“光亮服务”(Shine Service),包含擦亮、清洁、完整性检查及养护方案。
为何这些售后服务如此重要?巴宾认为,如今客户所追求的不仅是一件外观精美的首饰,更是一件有故事、有灵感、最好有文化底蕴的作品。宝格丽引以为豪的意大利匠心技艺和专业知识是独树一帜的,这种手工温度对客户也很重要——每一次的体验和服务,都是品牌文化的再度强化。
在巴宾看来,光亮服务、溯源珠宝的意义还在于它打破了品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了信任度。在品牌光环祛魅的当下,这种细节中的真诚表达,有助于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更深的连接与信任。
逐年加大投入
无论是珠宝市场的火热,还是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都让巴宾深深感受到,中国仍然是国际珠宝品牌的主要阵地,也将是未来的增长引擎之一。
对于中国奢侈品消费整体放缓,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看好中国市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常态,得益于科技发展以及人口规模,中国有能力穿越周期,奢侈品消费的复苏迹象正在增强,而高级珠宝客户是最具韧性的一群人。“2026年,中国将一如既往是我们的优先重点,和前三年一样,我们在逐年加大投入。”
随着Z世代入场成为消费主力军,奢侈品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供需重塑。无论是个性化、情感共鸣还是长期价值的追求,多元化的需求最终都指向更具包容性的产品能力。
巴宾掌舵宝格丽的这12年,宝格丽建立起了珠宝、腕表、配饰、香水、酒店五大业务,从价格亲民的香水到年轻人的第一件珠宝,再到精品酒店的奢华体验,着眼新一代消费市场充分布局。
“我们不仅专注于Z世代或X世代,也要提供每一代人都能接受的产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轻人可以从香水开始,或逐步购买小件珠宝,抑或在宝格丽酒店住一晚。我们需要建立阶梯式的产品组合,让每一个世代都有机会进入这个品牌、热爱这个品牌。”他表示。
当前市场环境,奢侈品消费结构性分化,越来越重视内在体验与情感满足。从这个角度而言,巴宾多次强调,“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只是珠宝商”。在他看来,宝格丽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珠宝品牌或其他高端消费品品牌,也包括各类奢华的消费体验。
近年,宝格丽在全球范围包括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大增长,业绩创新高。“期待每年都实现历史新高不太现实。”巴宾提到,因为有些需求一旦被满足,就不会再创造,所以市场最终会重归平稳,“珠宝行业的增速大致与全球经济增速同步,并或多或少受到所在市场GDP影响”。
作为高端消费品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宝格丽在2024财年中被母公司LVMH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评为,取得了“出色的成绩”(great results)。
从全球来看,中国是宝格丽尤为重要的市场,目前在32座城市开设了53家精品店,巴宾表示,宝格丽会继续加大对电商渠道的投入,因为在数字化发达的中国市场,电商能帮助品牌抵达多层级的城市、触及丰富的潜在人群,进一步深耕本土市场。
无论是和本土品牌共同成长,还是身处不断进化的中国珠宝消费市场,巴宾都希望通过多维度互动,与消费者达成共鸣乃至共生,这是宝格丽下一步在中国得以持续生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