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业发展成就专场。
北京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侯凤坤指出,“十四五”期间,首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也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梳理发现,一系列关键数字成为这一时期最好的注脚。
北交所平稳健康运行、提质扩容成效显著
“十四五”时期,北交所平稳健康运行、提质扩容成效显著,北证50成份指数、融资融券、股票做市等产品和业务陆续上线,公司和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市,基础制度和自律规则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能力持续提升。
截至今年9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77家,其中北京辖区23家,总股本45.98亿股,总市值917.46亿元。同时,北京辖区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711家,占全国11.81%,其中创新层挂牌公司205家,占全国8.83%,持续为北交所输送优质企业资源。
企业直接融资位列全国首位,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发展
“十四五”期间,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大幅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截至今年9月底,辖区企业“十四五”期间实现直接融资超5.6万亿元,位列全国首位。
辖区存续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和企业ABS超2900只,余额约2.82万亿元,位列各辖区第一。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发行只数和规模均居国内首位。辖区企业“十四五”期间实施并购重组超1100单,合计金额1.35万亿元。
同时,辖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塔基”作用日益显现。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稳步推进,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建设进程持续加快,与新三板制度型对接机制不断完善。目前,专板企业已超970家,累计融资超300亿元,有力助推北京市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
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不断提升,近六成披露2024年度ESG报告
从在京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来看,2024年以来新增132家公司实施回购,金额上限264亿元。新增股东或高管增持140家次。累计45家次获得回购增持贷款193亿元。同时,推动上市公司积极分红回报投资者。
拉长时间来看,在京上市公司“十四五”时期累计实现现金分红金额达4.38万亿元,实施回购近500亿元。同时,已有近六成公司披露2024年度ESG报告,其中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全部完成披露工作。
加快推进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建设,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新增6家
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加强。“十四五”期间,北京证监局加快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辖区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新增6家,行业总资产规模增长超60%,证券公司资本金逐步充实,净资本增幅超三成,行业功能有效发挥。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资产规模增长36%,达3.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引入外资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十四五”期间,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首家新设外资期货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在京落地,瑞穗证券(中国)已获证监会核准设立,为进一步巩固扩大首都金融业发展优势奠定良好基础。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取得实效,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约百亿元费用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十四五”期间,北京公募基金三阶段费率改革正式落地,预计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100亿元的费用。北京基金公司、子公司产品投向股票的资金较去年同期增长5457亿元,增幅26%。
从实际权益投资比例来看,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权益类基金1090只,规模1.9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19%,规模增长26%。养老金方面,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73%。
中长期资金考核周期逐渐拉长,“长钱长投”的正向循环得到改善
“十四五”期间,“长钱长投”的正向循环得到改善。比如,险资入市方面,支持3家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大型保险公司在京设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并以私募证券基金方式实现保险资金入市。
各类中长期资金的考核周期逐渐拉长。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基本建立了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北京市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已设置长期考核指标,在京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正逐步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