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2025数字文化产业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文化元宇宙大会在同济大学举办。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阶段。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重塑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体系与产业结构,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本次大会立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与实现路径研究”,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四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十五五”规划谋划期为全国高校专家学者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数字文化、人工智能与文化科技融合等重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获得来自25家学术期刊的支持,其中230余名专家同仁线下参会,超过3000名嘉宾通过直播线上参与。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表示,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全会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数字文化产业在生成式 AI、VR、区块链等技术驱动下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同济大学正通过“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革深化“人工智能+”人文科研探索,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表示,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阶段,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下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的新空间。上海在数字文化、算法治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领先成果,社科界应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持续的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则认为,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力量。“十五五”规划加快布局之际,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正深刻重塑文化创新体系。2025年数字文化产业进入加速跃升阶段,亟需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平台,培育新时代的中国数字文化产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席专家论坛的最后,由同济大学长聘教授、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负责人臧志彭发布《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出海研究报告(2025)》《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报告》,两项成果系统分析了数字文化产品的全球传播态势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现状,梳理了文化内容出海的新趋势与关键影响因素,为理解数字文化产业的国际布局与未来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大会还举办了数智技术赋能文化艺术发展范式创新、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构建、数字文化传播、全球化与软实力提升、“人工智能+”文化伦理治理与反思四场精彩的平行主题论坛,每场论坛分别设置了论坛发言与专家评议两个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等学校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就各前沿专题热烈讨论,可谓精彩纷呈。大会在“学术+产业”深度融合的框架下,进一步强化了跨界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注入了新的理论动能与实践经验,共同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