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调整的态势,上证指数挑战了4000点,但没能够站稳,上行动力显得有所不足,特别是前期以科技股为主的热点板块的调整,加上地缘政治方面的某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情绪,也使得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数量明显增加、
不过,此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那就是一些股票出现了无厘头式的上涨。所谓的无厘头式上涨,就是在大盘行情处于反复拉锯时,有人凭借股票的名字、代码以及对其主业涉及领域的荒诞联想而进行的炒作,有的股票甚至出现了连续拉涨停板的情况。
理性的投资者都清楚,股票的名字和代码严格来说只是上市公司的外在符号,与其财务质量以及经营效益并没有本质的联系。至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可以去研究其发展前景,也可以在合理的基础上想象其成长空间,但超越了这个层面,与其他毫不相干的事情与人物联系在一起进行炒作,就显得十分荒唐了。说到底,这种炒作是没有逻辑的,充满了八卦色彩。也因为这样,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不应该有这种无厘头式炒作存在的空间。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中,这种无厘头式的炒作,又确实在A股市场时有表现。这里说它是一个新的现象,只是针对近期的市场而言,其实在以往,这样的行情也是上演过的,只是不像近期这样集中而已。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无厘头式的炒作,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是去年“9·24”以来市场一直比较活跃,各种各样的题材股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表现,将结构性行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四季度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热点出现降温,而与此同时,一时间也没有很有号召力的新热点涌现,这就使得市场出现了某种题材“真空”,无厘头式的炒作便有了表现的机会。
二是近期国内外有很多事情发生,有些事件对民众的认知来说还是很有冲击力的,这就容易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并且其内涵也不断得到扩展,容易超出原来的范围,向其他领域蔓延,而无厘头式的炒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借助并且刻意曲解了这个因素。
三是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较为发达,一些不负责任的“小作文”泛滥,它们往往会对八卦题材推波助澜,使得无厘头式炒作不断升温。
最后,当然也是最为基本的因素,还是市场不够成熟,投机气氛比较重,在一些短线资金大肆拉抬某只股票时,往往会形成跟风效应,而如果这只股票在名字、代码以及主业上被牵强附会地赋予了某个概念时,就形成了无厘头式的炒作行情。虽然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些都是不屑一顾的,但也不排除有人抱着短线“博一把”的心态参与。应该说,现在A股市场这么大,有资金愿意进行此类型的炒作,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当这种状况蔓延开来时,就应该引起警觉了。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如果一只股票因为名称、代码或者主业被随意联想就能够上涨,那么,这个市场就只是一个无厘头式的博傻场所。进一步说,离开了业绩,靠八卦言论上涨的行情又能够走多远呢?到头来,还不是怎样上去又怎样下来。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案例。那些盲目参与无厘头式炒作的投资者,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毫无疑问,对于无厘头式的炒作行情,投资者是应该坚决予以抵制的,相关上市公司也应该及时发布明确的信息,澄清相关传闻。同时,网络管理也应该加强对“小作文”的审核,对那些内容低俗、结论荒诞的帖子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市场的理性运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