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2 09:21:31 股吧网页版
文兴:疾风知劲草,波动看神针
来源:金融投资报

  上证指数市盈率约12倍,远低于美股的22倍,沪深300等蓝筹指数性价比突出,对避险资金吸引力强。此外,社保、险资等长线资金持仓占比已达46%,叠加公募基金自购、上市公司回购等,能有效平滑外部冲击。

  上证指数涨到4034.08点时,感觉很多投资者没有太大的反应,最多说十年了指数涨回来了,说实话有段时间没有看到三千多点真的有点不习惯。看过4000点,又丢失4000点,多数投资者还是很平静的,为什么呢?因为还会回来的。不过对比大洋彼岸的股市风吹草动,也就明白投资者平静的心态。

  来看看那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11月21日全球资本市场重挫,是美股波动传导、降息预期逆转、科技板块存在估值隐患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笔者的观察具体如下:首先,美股科技股暴跌引发全球连锁反应:11月20日英伟达财报超预期却因估值担忧股价冲高后收跌3.15%,拖累AMD、甲骨文等科技巨头集体下挫,导致纳斯达克指数收盘暴跌2.15%。这种下跌情绪快速传导至全球,作为全球资本市场风向标,美股的波动直接拉低了亚太等地区股市的风险偏好;其次,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降温:被推迟的美国9月非农数据远超预期,叠加多位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信号,市场对12月降息的概率预期大幅下滑。这让依赖廉价资本的科技股等风险资产承压,同时压制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促使投资者抛售资产规避风险;第三,科技板块估值泡沫担忧爆发:标普500科技板块远期市盈率远超10年平均值,市场质疑英伟达等AI龙头的增长持续性,此前还有知名基金大举做空AI龙头引发市场恐慌。即便英伟达交出亮眼财报,也难改市场对AI领域估值过高的顾虑,资金大量撤离科技板块,而科技股权重较高,直接拖累整体市场;第四,市场流动性紧张加剧抛售潮:美国回购市场压力剧增,杠杆基金平仓压力加剧,当标普500指数等跌破关键支撑位后,这种“机械性”抛售潮快速蔓延,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下跌幅度。

  当然A股市场也受到波及,有的科技股出现了联动效应,进而影响大盘。笔者也在想这波联动效应的作用,看看A股市场怎么变化,也找找A股市场中的定海神针。美股巨震对A股有短期影响但有限,而非趋势性拖累,当前A股凭借多重优势具备较强抗冲击能力。不过若美股陷入持续下跌态势,A股仍可能面临一定补跌压力。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美股波动对A股的影响偏短期且幅度温和:从近期行情看,11月20日纳斯达克100指数大跌2.38%,上证指数仅微跌0.4%,深证成指下跌0.76%,明显抗跌。影响主要集中在短期情绪和资金层面,比如美股大跌时A股常低开,北向资金可能短期流出;同时会冲击A股中与苹果、英伟达等关联的科技出口链。但这种影响多是脉冲式的,不会改变A股自身结构性行情,11月4日美股重挫时A股就上演低开后快速反弹翻红的走势。第二,A股具备抵御外围冲击的多重核心支撑:一是有估值安全垫,上证指数市盈率约12倍,远低于美股的22倍,沪深300等蓝筹指数性价比突出,对避险资金吸引力强;二是资金端有“压舱石”,社保、险资等长线资金持仓占比已达46%,叠加公募基金自购、上市公司回购等,能平滑外部冲击;三是政策与产业形成支撑,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等领域获政策倾斜,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国产化等产业升级成果,也重塑了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四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202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远低于新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激增,跨境支付系统完善,吸引外资持续流入。极端情景下仍需警惕补跌风险:若美股不是短期调整而是进入持续熊市,情况会不同。这种情况下北向资金可能连续大幅流出,叠加科技出口链业绩下修,A股大概率会补跌。创业板因科技属性更强,跌幅可能更大。但这种极端情景下,A股也有望凭借政策工具箱(如平准基金、降准等)缓解下跌压力,笔者认为不会出现跟跌幅度与美股对等的情况。

  说到股市定海神针,笔者自然把眼光投向国有大银行身上,一段时间来,国有大行走势不仅稳健而且令投资者心喜。2025年以来国有大行股市表现不错,A股分化上涨、H股多数跑赢对应的A股、整体市值大幅攀升的态势,农业银行是绝对领涨龙头。在A股市场中,农行涨幅碾压同板块,四大行市值均破2万亿元,截至11月20日,六大行中仅交通银行年初至今股价下跌2.76%,其余均上涨且多创历史新高。其中农业银行A股年内涨幅接近68%,不仅是首家市净率站上1倍的国有大行,总市值还一度突破3万亿元。股市表现亮眼离不开资金加持,三季度险资单季度增持银行股约83亿股,市值超100亿元人民币,国有大行是核心增持标的。同时银行板块整体同步受益,截至11月20日,银行板块年内上涨10.93%,而国有大行作为板块权重股,其走势也进一步稳固了板块的“避风港”地位。

  所以笔者才说疾风知劲草,波动看神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