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2 12:17:11 股吧网页版
“中国光伏储能与电力市场投资百人会”在成都举行
来源:中国财富网

  11月19日,“中国光伏储能与电力市场投资百人会”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以“光储资本·产业变革中的投资新机遇”为主题,由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主办,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清洁能源产业联盟、天津大学智慧能源校友会联合协办。

  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李月在致辞中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之路。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将持续发挥传播优势,深化新能源产业研究,汇聚各方力量,凝聚更多共识,助力生态优化,努力为中国能源企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四川省政协常委、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章在致辞中表示,未来能源生态必将以技术为引擎,中自科技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探索多元化商业途径,为客户与合作伙伴量身定制储能、“储能+”解决方案,为工厂、工业园区构建绿色低碳体系,助力高耗能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效益共赢。

  四川省清洁能源产业联盟秘书长杨扬介绍了四川省光伏储能的格局。到2030年四川省规划新能源装机将超过80GW,构建“水电+风光新能源”双主体电源的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郑耀东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长时储能更契合中国电网未来的保供电需求,其价值将在“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逐步显现。“短时储能寻找当下收益,长时储能才是未来的路。新能源有效出力不足,系统调节资源不足,长时储能更可靠,但需要由受益方共同承担相应成本。”

  寻熵研究院联合创始人王琤在作专题分享时指出,2025年上半年储能市场持续高增长,竞争更加白热化。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新增装机同比增长46%。上半年共有217家企业参与储能设备竞标,仅102家成功获取订单,其中规模不低于1GWh的15家企业占据61%市场份额。

  面对竞争激烈的光储市场,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俊认为,行业价值链已从过去的资源红利转向如今的服务能力竞争,对价格、负荷、天气的预判能力,将直接决定光储资产的核心价值,从而进一步凸显了“负荷为王”逻辑在市场化竞争中的重要性。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光伏技术部主任赵东明结合华能实践,分享了华能目前重点推进的两大方向:一是大基地场景的技术验证,二是生态敏感区的技术适配。他强调,“做新能源要立足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与生态特点,把技术创新和生态保护、能源结构优化深度绑定。”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云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公司围绕“储能与储能+”战略布局,通过光伏、储能、智能微网等技术融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并与天津大学王成山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微电网毫秒级切换技术突破,为零碳园区提供核心支撑。

  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零碳解决方案总监毛正江介绍,“构网型储能技术”等已在实际项目中落地,这些技术创新共同破解了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难题,为光储融合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爱旭股份产品解决方案总监罗本前介绍,公司ABC组件转化效率最高达24.8%,单位面积功率比传统组件高30%-40%,而且具备天然的高温抑制功能,温度比传统组件低30%,能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他表示,在零碳园区建设中,相同屋顶面积多发电,就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邵桂萍在演讲中表示,光储协同融合是构建用户侧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路径。通过光储一体化配置,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绿色能源消费比例,还能增强局部电网的调节能力与供电可靠性,为工业园区、商业楼宇等场景提供低碳、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深圳市终极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天骄介绍,企业已从“产品出海”转向“模式出海”,在德国通过打包储能、热泵与电力合同,叠加政府补贴,实现终端用户“电费零账单”,这种高附加值的生态合作模式正成为中国清洁技术出海的新方向。

  为深化产业链协同,此次活动启动了“产业·生态伙伴共生计划”与“金融·生态伙伴共生计划”,近二十家企业携手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圈。该计划将聚焦技术创新共享、项目资源对接和金融资本赋能三大方向,推动光储产业与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等场景深度融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