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化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到智能系统控制全流程的智能工厂,再到工业互联网全覆盖的工业园区,智能化、数字化正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核心,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生物、工业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高标准数字园区、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向自主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开放应用场景,遴选培育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从传统的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长远来看将提升社会整体人力资本,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产业基础更加夯实。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组数据可直观体现: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2%、6.7%,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3个、1.8个百分点。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催生出多种智能制造新场景。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车间无人化,不仅使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生产,也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浙江衢州某材料企业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分析仪器精准检测、机械手臂灵活作业、防爆型制冷剂充装机器有序运转——从原料运输、生产充装、质量检测到成品包装,全流程实现了数字化管控。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智化改造后,企业生产动态数据自动采集率超95%,国产化率与自动化投产率均突破90%,产品稳定性和品质显著提高。
在江苏宿迁某纺织企业的织造车间里,自动穿经机高速运转,只有少量工人穿梭于智能设备之间。“设备更新换代后,仅基础产量就提高了25%。”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搭建“毛纺全流程信息化平台”,覆盖生产、运营、服务各个环节,使生产周期缩短40%、能耗下降8%。
随着数智技术快速发展,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工业互联网等加速迭代升级,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逐渐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智慧中枢”,推动数智化转型持续深入。
“要让AI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构建高效的人机协作新范式。”王超认为,工业大模型等技术可以辅助产品研发、动态优化复杂排产、实现高精度质检,有助于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四川江阳某包装企业的5G智能工厂内,车间洁净明亮,智能设备高速运转;自动化生产线上,AI视觉检测平台系统精准检测瓶盖表面缺陷、尺寸精度、印刷质量,并实时将数据反馈至生产设备,实现工艺参数自适应调整。车间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5G+”生产网全面覆盖,联通关键设备,采集数据信息,实现了生产、调度、质检全程无人化,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良品率超99%。
走进广西贺州某材料企业的智能工厂,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物流、仓储、产品质量等数据不断跳动,大数据平台正对其进行实时运算分析,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对工厂一键管控。“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评检,使产品品质更加稳定,物流更加高效,整体生产作业效率提升了30%。”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化底座。”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刚强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软件、关键芯片、基础算法等自主创新能力;要持续进行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为产业整体跃升提供基础支撑,增强制造业发展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