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3 08:37:41 股吧网页版
在人形机器人热潮中不走寻常路 非夕首创自适应机器人并快速商业化
来源:上观新闻

  在今年2025年外滩大会上,最火爆的展台之一,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场景。人们排着长队,等待机器人的按摩。只见一只灵巧的“手”在体验者背上来回按摩,指柔、指拨、掌揉……力道准确,犹如一位资深按摩师。

  这只会按摩的“手”,来自独角兽企业非夕科技(简称“非夕”)。企业展示的,就是人形机器人从“形似”到“神似”的关键一环——像人一样的“触感”。

  靠着仿人化的力量控制技术,这家成立不到十年的公司高速发展,营收连续三年每年实现2到3倍的增长,预计今年将达到5亿元。当所有人将目光投向人形机器人,非夕科技却保持冷静,走上一条更具挑战、也更务实的商业化之路。

2025外滩大会上,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化身按摩师。海沙尔摄

首创自适应机器人

  2016年,四个怀揣梦想的年轻学者在斯坦福大学相聚,因为共同的兴趣,一拍即合决定创业。同年,其中一人回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于是四人团队便在闵行扎下了根,创立了非夕。

  那时候,由于国内制造业开启大规模数字化转型,产业对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需求大幅上升,节卡、傲博、越疆等知名的国产协作机器人企业纷纷崛起。但创立之初的非夕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即通过AI技术增强机器人力控能力,赋予机器人仿人化能力。

  在当时,AI浪潮还未兴起,全球范围做AI+机器人的公司寥寥无几。对创业者来说,这既意味着更广阔的潜能,也意味着漫长的试错道路。

  在最开始的四年里,非夕主要融资都用于研发,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2019年,非夕才对外公开技术成果,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发布了行业内首款自适应机器人“拂晓”。

  在外观上,非夕“拂晓”机器人虽然和协作机器人十分类似,但力控能力却大大增强:协作机器人强调的是安全、易用,并搭载视觉识别系统,形成高度灵活、精准抓取的机器人,工作的本质还是在位置精度的控制上;自适应机器人则是将视觉识别、工业级力控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于一体,让机器人不仅能靠“眼”观察来行动,还能像人一样,眼与手、脑配合完成复杂的动作,从而实现柔性应用,大幅增强生产力。

  换句话说,精准的力控能力和AI响应赋予了机器人“触感”。

  当前,行业中AI机器人大多具备“视觉”“听觉”,如果加上“触感”这一维度,能大大增加机器人处理复杂应用场景的能力。非夕科技副总裁胡晓平介绍,现在非夕机器人已经进入到3C电子、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生活服务等实际商业场景中,近三年业务量都呈现2到3倍的增长。

非夕拂晓Rizon机器人。海沙尔摄

人形机器人并不是终点

  当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备受关注。既然非夕的自适应技术注重“仿人化”能力,那为何不直接做大火的人形机器人呢?

  胡晓平一语道破关键:“仿人化的本质是提取人类的能力,而不是复制人的外形。”

  这正是非夕与众不同之处。过去多年来,无数机器人项目都是先打造出了人的形态,但却并不具备在真实世界完成任务的能力,苦于成本高昂和应用场景匮乏,大部分项目只能终止。而非夕恰恰相反,先开发机器人需要的“手感”“巧劲”等能力,找到落地的应用场景,再去适配需要的形态。

  就拿按摩应用来说,这是一个和人体近距离接触的场景,机器人如果力量控制不到位,手臂就算做得再精致,也有可能会伤到使用者。非夕开发的自适应技术,可以让机器人自动贴合人体曲线,根据按摩对象身体的穴位、软硬,动态调整接触力度,避免因按压不当导致按摩对象的不适。

  “人形机器人的确很重要,但人形机器人未必是机器人行业的最终形态。”胡晓平认为,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具备操作能力、能够实现应用价值的机器人都是好的,不论它们以什么形态出现。

  也正是因为对应用落地的坚持,非夕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拂晓”机器人发布后,非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连续获得多轮融资。2025年6月,非夕官宣已完成C轮融资,涉及融资金额亿级美元,包括咏归基金、广发信德、洪泰基金、华控基金、高榕创投、毅园投资等投资机构。

  公司副总裁胡晓平介绍,这一轮融资将被用于提高产能、新品研发等事项。2025年非夕机器人产能预计在2000台左右,2026年机器人产能预计将增长至4000台左右。

自主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当然,任何一个“首创”的概念,背后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自成立开始,非夕就一直聚焦研发,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保持在40%左右。就在这几年里,非夕逐步完成了底层传感器、伺服系统、电机、机器人操作系统、AI系统等不同层面技术的自研,并完成供应链的高度国产化。

  一家机器人企业在零部件上下功夫,非夕有自己的考量。胡晓平坦言:“这段路是逃不过的。”由于非夕打造的自适应机器人技术路线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完全不同,这就导致很多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供应链无法平移过来。为了更好地适配新技术,非夕只能自研。

  也正是因为自研,让非夕突破了国外供应链的束缚,打破了国外机器人公司在高端机械臂领域的垄断。截至2025年9月,非夕已经申请了500多项知识产权。

  在软件上,非夕机器人重构了软件控制系统,自主开发独有的力控算法,将控制效率提升一至两个数量级,使机器人能迅速对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做出反应。

  在硬件方面,非夕自主研发的力矩传感器与六维力传感器,实现了0.03牛的超高力感知精度,这是业界领先的感知水平,几乎达到人类指尖的敏感度。哪怕把一颗毫米级的螺丝钉放在机器人手上,机器人也能立刻感知到。

  去年年底,非夕还参与起草和发布了国内首个《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带动了自适应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非夕将始终专注研发最先进的仿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并让这些应用走到更多场景中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