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3 14:20:50 股吧网页版
全固态电池开发有新进展,电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央视新闻,全固态电池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的重要驱动力。记者日前了解到,国内已建成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目前正在小批量测试生产。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全固态电池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里面没有任何液体,而是全固态物质,全固态电池让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更加安全。

  记者了解到,“无液”电池的优势,其实源于生产线的两大关键革新。在负极制造环节,传统液态电池需要经过原浆、涂布、滚压三道独立工序,而干法工艺则直接将原有工序“三合一”,既降低能耗又提升了效率。

  专家表示,除了生产工艺的优化,另一个核心突破就是电解质的改变。在这里,他们已经摒弃传统的液态电解液,改用自主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帮助产品的耐热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生产线有了技术突破,下一步就是产业化承接落地。在广汽集团,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建成,这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60安时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批量量产条件。

  广汽集团平台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动力研发负责人祁宏钟:现在开发的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比现有的电池能量密度高了接近一倍。500公里以上续航的车使用之后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计划是2026年可以进行小批量的装车实验,2027年到2030年期间,可以逐步地进行批量生产。

  据媒体报道,“固态电池无疑是未来15年的全球竞争的焦点,而中国固态电池未来将超全球份额的80%以上。”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11月18日在2025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固态锂电池产业链发展蓝皮书》预计,2027年(或2028年)至2030年间,行业将集中建设GWh级产线,到2035年全球固态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过900GWh。

  当前固态电池处于市场应用初期,在工艺生产及终端应用方面已经初步突破。在应用端,部分电池企业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采用固态电池进行验证,并且固态电池的配套车型逐渐由35万以上车型下沉到30万以内的车型;在eVTOL领域,亿航智能也完成了全球首次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续航时间较之前显著提升60%~90%。

  不过,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链配套成熟度仍较低,最鲜明的现象之一是产品成本高。

  截至2025年9月,国内半固态电芯含税约0.5元/Wh至0.7元/Wh,全固态电池的价格为2元/Wh至3元/Wh,与液态电池0.4元/Wh至0.5元/Wh的价格差异仍较大,固态电池性价比较低。

  “当前已经量产的车规级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为复合电解质及少部分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硫化物车规级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后有望实现小批量装车。预计到2035年,全球固态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过900GWh,其中全固态电池出货将超过550GWh。”《蓝皮书》预判。作为对比,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约为1500GWh。

  预计2025年至2026年,将迎来以半固态电池为主的固态电池产能建设高峰期,本轮扩产将以半固态电池为主,其中储能领域产能有望优先释放。据GGI不完全统计,近4年国内固态电池行业规划产能超450GWh,超98%为半固态电池,目前行业实际投产产能超25GWh,但实际有效利用的产能不足20GWh。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