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4 02:04:40 股吧网页版
“中生代”公募二次生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生代”公募二次生长

  ◎记者朱妍

  当公募行业站上36万亿元规模新台阶,成立10年至20年的“中生代”基金公司却在经历一场分化:有的踩中变革节拍,以精细、特色化战略实现规模与口碑的双丰收;有的却深陷规模停滞、业绩滑坡、人才流失等泥潭,不仅被成立不足10年的“新生代”弯道超车,有的还一步步滑向被淘汰的边缘。

  “资历”早已不是穿越周期的护身符,“适变”才是活得出彩的硬技能。业内人士认为,在这行业巨变的新时期,“中生代”公募能否实现“二次生长”,不仅关乎自身前途,更关乎公募行业的未来格局。

  “中生代”的难题

  近期刚结束一轮跨区域渠道推介的李裕(化名),感到颇为“心累”:“刚被一家城商行因准入门槛拒之门外,他们对规模体量的最低要求是300亿元。我们的一些产品业绩不错,却被银行‘一票否决’。”

  他对上证报记者透露,要不是早些年与某国有大行建立了合作,按其如今的准入标准,他们公司也会被拒绝合作,这可能是“诞生”不算晚的好处。“另一家与我们一样成立十几年的‘中生代’公司,在招商银行代销的基金,很轻松地就增加5亿元的规模,真是羡慕。”他说。

  这是当前“中生代”公募群体分化的缩影。Choice数据显示,近年来,成立10年至20年的“中生代”基金公司中,千亿级规模的逐渐增多,少数公司今年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甚至可与头部“老大哥”一搏。但更多“中生代”公募面临规模增长瓶颈,亟需新的增长点,且有近10家公司规模低于百亿元。

  “‘老生代’是公募行业的基石,他们赶上了资管行业的扩张期,凭借先发优势、品牌沉淀与全品类产品体系,构建了难以复制的规模护城河。而‘中生代’入场时,主要格局已定,他们必须做得更出色才能被市场看到,这导致分化非常显著。”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对上证报记者说。

  数百亿元规模的“中生代”公司,具有竞争力吗?北方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一些百亿级“中生代”公司,规模主要来自固收类产品,缺乏应对行业变化的能力,“一些未拥有完善权益投研团队的公司,在公募行业调整交易佣金费率后,失去了过往券商的投研支持,投资能力也打上问号”。

  同时,不少“中生代”公司的固收、“固收+”资金主要来自机构端。在公募降费第三阶段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机构赎回,而且这些资金有可能明年不会回流,这是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部分“中生代”公司还面临高管频繁更替、产品业绩欠佳等困境。以浙商基金为例,这家以公募“元老”级人物肖风为董事长的公司,迄今有15年历史,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规模却滑坡至320亿元附近。2015年以来,其总经理平均2年多更替一次,叠加核心人才出走,AI赋能的产品业绩总体缺乏吸引力。截至11月19日,该公司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依然亏损,难以带动规模增长。

  另一些挣扎在百亿规模之下的“中生代”公司,甚至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比如成立逾10年的中科沃土基金,去年以来基金经理陆续“出走”,目前仅剩4人。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有6只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多年未发新产品,去年还被监管部门要求限期内改善财务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成立不足10年的“新生代”公司在快速赶超,如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泰康基金、鹏扬基金、中航基金等。

  破解瓶颈的密码

  “中生代”公募能否摆脱现实困境?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敏锐捕捉行业变革信号,并快速响应。

  走在前列的“中生代”公司,均崛起于行业成长期,收获了相关变革红利。典型的是借助支付宝流量入口,抢占“宝宝类”发展风口的天弘基金,渠道变革红利令这家公司实现了规模体量的“蜕变”。

  这种变革再次来袭。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百亿级被动权益类基金数量显著超过主动权益类基金,千亿级境内股票型ETF增至7只,新一轮指数投资引领的产品变革正在到来。

  有的“中生代”公司正携手股东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以兴业基金为例,2023年引入李辉担任总经理。作为曾引领国泰基金指数业务发展的人物,李辉加盟兴业基金后,原国泰基金指数业务的核心人物之一徐成城也入职兴业基金,并一手搭建公司全新的指数团队。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2025年该公司高频发行指基,产品数量(含债券型指基)较去年末几乎翻倍,三季度末指基规模从去年末不到百亿元,攀升至近300亿元。

  发展权益业务已成为基金公司的必选项。近年来,在公募改革、市场走强的背景下,主动权益类产品也成为“中生代”公司突围的抓手。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永赢基金、德邦基金、鑫元基金等“中生代”基金公司的权益类产品规模环比二季度末的增速均靠前。

  一位公募基金电商业务的人士分享了真实情况:“短短一个月,我们一只固态电池基金依靠互金渠道的力量,规模从200多万元突破到1.5亿元。哪怕只当一天的业绩冠军,都能吸引来大量的流量并转化为真金白银。某些业绩出彩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还会被一些银行、券商‘抢’着代销。当然,竞争非常激烈,要前瞻性布局、保持业绩持续性,才能增加基金的留存率,否则资金怎么来就怎么走。”

  “公司已接受了多轮增资,但规模长年没有起色。把握住这一次市场行情,可能就是摆脱暂时落后的关键。”沪上某小型“中生代”公司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今年发展的重点就是主动权益类基金。

  另一些基金公司则深耕量化,以特色定位获得资金认可。如国金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近年来规模均稳健攀升。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量化基金规模突破4500亿元,较去年末增逾1000亿元。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成功的“中生代”公司,要么在变化中捕捉到红利,要么战略上较为聚焦。他们往往不会盲目求“大”,而是先在一个点上“打透”。

  拥抱行业格局重塑

  “年终奖延迟发放是常态,工资减少、出差补贴降低,公司已进入‘节衣缩食’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量反而增加了。”一位某中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在行业改革背景下,公司因为转型不及时,导致营收下滑,养不起优秀投研人才,继而影响业绩和规模的维系。这几乎成了死循环。如果战略层面不做出变化,公司就像“温水煮青蛙”,可能进一步被边缘化。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标志着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的转型进入深水区:公募费率改革持续推进,压低了依赖传统收费模式“中生代”公司的盈利空间;业绩比较基准新规也已出炉,让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难以通过短期炒作维持规模。

  危机感正在促使“中生代”加快行动。11月19日,一度身处“欠薪风波”的原北信瑞丰基金在微信号上公告更名为华银基金,以新品牌形象参与市场。今年三季度末,其规模已重回百亿元以上。

  “新管理层上任后,我们在投研结构建设方面着力推动‘平台化替代个人化’的转型,且完成了薪酬与考核体系的修订。同时,我们在渠道端精准发力,深化与传统银行渠道合作的同时,强化互联网平台布局。”该公司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

  行业格局的重塑,从来不是简单的“强者恒强”,而是“适变者生存”的时代命题。对于公募基金行业“中生代”而言,当下的变革既是淘汰落后者的“过滤器”,更是重塑格局的“孵化器”,是公司打破路径依赖、重构核心竞争力的契机。

  成熟市场经验表明,长期赢家从来不是“躺赢者”,而是主动拥抱变革、持续进化的“行动者”。“美国公募行业费率下行的激烈竞争中,淘汰了大量管理规模较小的资管机构。”国海证券研报称,后续美国市场涌现了一批顺应时代变革、建立起特色护城河的机构。比如,普信集团抓住了美国养老金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领先的养老金投资机构。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定是一场考验专业、耐力与勇气的长跑。对“中生代”基金公司而言,与其在行业洗牌中焦虑彷徨,不如以政策为锚、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在细分、特色领域筑造“不可替代”的壁垒。唯有主动求变、精耕细作,才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与格局重构中,从“被洗牌者”变为格局重塑的“中流砥柱”,在资本市场的起伏中,实现“二次生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