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银行间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的双重驱动下,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创新有序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中债资信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10月末,银行间信贷ABS存量余额为4071.06亿元,占整体证券化市场的11.90%。2025年1-10月,信贷ABS发行规模为2209.53亿元,发行单数达到182单,同比上升30%。评级资深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小额分散类资产正成为主流。”
市场结构积极演变产品创新成效显著
当前,银行间资产证券化市场正在发生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呈现出“双轨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中债资信结构评级部负责人郑佳介绍称,在今年前10个月的银行间发行的信贷ABS项目中,正常类ABS累计发行45单,规模1568.16亿元,占比约70%。
具体来看,在正常类ABS中,车贷ABS发行占比最高,今年前十个月发行22单,规模达711.13亿元;消费贷ABS发行15单,规模280.88亿元;微小ABS发行8单,规模576.15亿元。这三类“小额分散”资产合计占比已达70%,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在“推动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政策引导下,小额分散类资产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手段盘活信贷存量,把原本积压在资产负债表内的零售贷款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这不仅回笼了资金,更提升了信贷供给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驱动高质量发展参与机构踊跃响应
有力的政策引导为银行间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各类参与机构积极响应,推动市场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今年以来,多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个人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相关政策导向为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各类银行机构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参与模式。据中债资信统计,从发起机构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表现活跃。2025年1-10月,国有银行发行单数占比30.77%,规模占比40.24%;股份行发行单数占比46.70%,规模占比13.96%。
数据还显示,城农商行虽然发行单数及规模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4.40%和6.38%,但其参与积极性正在提升,未来发展空间可观。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指出,不同类别ABS产品的发行动机存在积极差异。正常类ABS发行主要目的在于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而不良类ABS发行则有效帮助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释放资本占用,提升经营稳健性。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此前曾表示,“从短期来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尚难有‘爆发式’的增长;但长期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这对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前景广阔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银行间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创新驱动将成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
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一直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年度发行量占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的约20%,而国内ABS市场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将“稳步发展资产证券化”作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指引下,未来五年,基础资产具有“小额分散”特征的房贷、车贷、消费贷以及普惠金融等类型的证券化产品,有望进一步实现增量扩面。
信达证券金融产品部总经理任杰在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上曾指出,当前资产证券化市场正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绿色金融、保障性住房等创新资产类别,以及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驱动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产品流动性提升或是市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方向。对此,专业人士建议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推动“小额分散”正常类产品发行;二是进一步完善发行定价机制,提升发行定价的透明度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ABS估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可以进一步探索价值型估值,即基于逐笔资产的信用基本面和现金流预测计算证券理论价格,而非依据市场成交价格给出“盯市型”估值,从而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更好发挥信贷ABS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在结构调整中持续优化,在创新驱动中稳步前行......银行间资产证券化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