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交易所规范ETF命名
近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版基金业务办理通知,对基金命名进行了规范。其中要求,ETF基金扩位简称应按照“投资标的核心要素+ETF”结构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存量ETF基金扩位简称必须包含基金管理人,需要在2026年3月31日之前完成产品更名。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易方达、嘉实、天弘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ETF陆续更名。
比如,今年1月,易方达基金大批量调整旗下17只ETF简称,2月又批量变更了旗下8只ETF简称;今年6月,嘉实基金也公告,自6月17日起,旗下22只指数产品变更场内简称,包括21只ETF与1只LOF产品。
NO.2 债券ETF规模突破710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全市场53只债券ETF最新规模达到7121.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百亿元规模以上的债券ETF达到28只。
具体而言,一是新发产品给力。今年以来发行32只债券型ETF,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先后两批24只科创债ETF,均获得机构资金的踊跃认购。二是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基迁徙。销售费用新规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于赎回费率的调整影响了机构对主动债基的配置热情。三是债券ETF净值回升。近期债市回暖迹象明显,多只科创债ETF价格已经回到100元以上,价格回暖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模的增长。
NO.3 FOF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超70%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全市场FOF产品总规模达到2219.92亿元,较年初增长了70.13%,增长主力为新发基金。
按认购起始日计算(下同),今年以来新成立FOF产品79只,发行份额达657.28亿份,远超2023年和2024年的发行份额总和。
从发行节奏来看,今年前三季度,FOF产品的发行份额依次为142.46亿份、166.11亿份、89.78亿份,发行数量分别为16只、15只、18只。第四季度以来,截至11月20日,FOF产品发行份额已达258.93亿份,发行数量为27只,规模与数量较前三季度单季明显提速。
NO.4 年内公募基金新发数量突破1400只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1401只,已接近2022年历史高点,同比增长22.57%;总募集规模9966.07亿元,同比下降16.31%。
值得一提的是,与三年前债基占新发主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权益类产品已经跃居主导地位。
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达6450亿元,在市场总规模中占比达31.01%,首次超越债券型基金,标志着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
NO.5 张媛管理的一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
11月21日,英大基金发布公告,英大碳中和混合基金增聘基金经理党晶,与张媛共同管理该基金。
履历显示,党晶2010年9月参加工作,2017年12月加入英大基金,现任英大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北京英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历任国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职员,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经理,深圳英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能源及军工部总经理,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机构业务部、专户投资部总经理,北京英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兼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北京英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NO.6 上一交易日ETF行情复盘
上一交易日(11月21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截至收盘,沪指跌2.41%,深成指跌3.41%,创业板指跌4.02%。沪深两市成交额1.97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2575亿元。板块方面,能源金属、电池、光伏设备等板块回调居前。
具体来看,稀有金属ETF集体回调,多只产品跌幅超过7%。此外,科创板新能源相关ETF也悉数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