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襄垣农商银行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通过政策倾斜、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等多项举措,为民营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用“真金白银”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勇攀高峰
位于襄垣县侯堡镇208国道旁的山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达机电”)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具备高端研发能力的玉米收获机械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背后离不开襄垣农商银行十年如一日的金融护航。
该公司负责人任中印告诉记者,面对丘陵山区玉米种植用户“无机用、手掰人扛”的困境,公司决心研发适配本地地形的玉米收获机械,但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拦路虎”。襄垣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需求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结合公司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为其量身定制了首笔信贷支持方案,帮助公司渡过转型初期的资金难关。此后,襄垣农商银行又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动态调整金融服务方案:在研发攻坚期,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公司投入科研经费,每年保持3-4款新型号开发;在产能扩张期,加大授信额度助力公司引进高精度激光切割设备、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装备,让30毫米厚的钢板切割效率提升4倍,产品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在市场开拓期,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公司组建销售团队,深耕全国市场。如今,该公司年产能达玉米收获机1500余台,年产值近2亿元。公司产品销售覆盖山西、河南、山东、新疆、云南等15个省份。
襄垣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襄垣农商银行始终支持仁达机电的技术研发,在该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申报农业农村部丘陵山区农业收获机械重点实验室等关键节点,均提供了及时的金融支持。如今,仁达机电的“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山西省多功能粮食作物收获机具技术创新中心”,其研发的混合电动玉米收获机攻克了传统机型换挡堵塞难题,实现了动力系统的实质性突破,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科技动能。
构建民企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核心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匹配。襄垣农商银行打破传统服务模式,构建起“政策引领+精准对接+定制服务”的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让金融资源精准流向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该行成立由行长牵头的民营企业服务工作专班,建立“政府推送白名单+银行主动摸排”的双线对接机制,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地毯式”走访,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发展规划等情况,逐一建立服务台账,实现“一企一档、动态管理”。
该行围绕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打造多元化信贷产品矩阵。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推出普惠金融信用贷、随用随贷等产品,执行优惠利率,简化审批流程;针对企业技术升级、产能扩张的中长期需求,定制固定资产贷款、供应链融资等产品,提供灵活还款方案。同时,在客户准入、评估审批、贷款发放等关键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大幅提升服务效率,让企业“少跑腿、快融资”。
为破解小微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题,襄垣农商银行创新性地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流水、订单数据、物流轨迹等动态信息,将“经营行为”转化为“信用凭证”。此外,该行还加强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联动,参与政银企普惠金融专场对接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引导低成本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