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美丽黄力辉
秋意浓,稻谷香,产粮大省黑龙江又是一年好“丰”景。据了解,今年黑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2.28亿亩,稳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黑龙江秋收工作已全面告捷。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豆、水稻提前3至5天完成收获,玉米提前3天完成大面积收获。从专家测产和农民实际收获看,水稻、大豆、玉米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在“丰收在田”向“丰收在手”跨越中,金融力量的及时托举为这份喜悦筑牢坚实保障。
黑龙江省五常市是全国知名的优质水稻产区,当地的“五常大米”享誉全国。水稻收购加工是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户收益和区域农业经济稳定。
近日,农发行五常市支行成功为当地投放贷款5900万元,专项支持当地两家水稻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秋季水稻收购工作,预计可助力企业收购水稻约1.3万吨,切实为保障区域粮食收购、稳定市场供应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
“此次我行贷款支持的两家龙头企业,是五常市水稻加工行业的骨干力量,具备完善的加工设施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在带动农户就业、促进粮食产销衔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发行五常市支行相关负责人李龙海介绍,该支行将支持粮食收购作为重点工作,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全程跟踪资金使用和粮食收购进度,保障信贷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助力企业顺利完成收购任务。
获贷企业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乔文志告诉记者:“农发行五常市支行主动到我们企业开展对接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的收购资金需求,为我们开辟信贷服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贷时限,确保贷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效解决了收购旺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黑龙江建三江垦区秋粮收购关键期,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辖内金融机构同样积极发挥金融力量,对现有金融服务和涉农信贷产品进行迭代优化,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满足农户秋粮收购多元化金融需求。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新型智能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仅用短短几分钟就把大片稻田收割完毕,深松、翻地、旋耕、耙地、起垄、秸秆还田等多项保护性作业一气呵成。先进的农机设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更成为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
“农机设备对秋收的作用至关重要。以往我的农机具零件老化,用起来总是卡顿,影响秋收进程,因为手头钱紧,一直没有更换农机。今年多亏建行的‘垦区快贷’,让我及时更换了先进的新型农机,保障了180亩农田秋收的顺利进行。”七星农场农户潘振全对记者说。
“类似支持垦区秋粮收购的事例还有很多。”建设银行农垦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分行深入一线,了解农户在粮食收购、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项目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涉农贷款余额达51.42亿元,较年初增长21.87亿元。
农发行五常市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支行将持续聚焦粮食安全核心任务,加大对粮棉油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更精准的信贷投放、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地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守护好“大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