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4 20:09:21 股吧网页版
实探|毫末智行“原地解散”:未就社保缴纳等关键问题作出解释 员工苦等10月工资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讯 在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周末后,智能驾驶初创企业——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毫末智行”)的员工们,在焦灼与不安中迎来了新的一周。

  11月22日下午,毫末智行突然发布“停工放假通知”,宣布自11月24日起,公司及分公司全部在职员工停工放假,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二天后的11月24日,多位毫末智行员工担心被记旷工,习惯性地到岗打卡,但打卡机却已进入“停工”状态;而更多员工则因公司的“原地解散”陷入迷茫中。

  “通知只说了‘停工放假’,大家心里都不踏实,还是来公司看看。”有毫末智行员工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停工消息发布后,公司管理层层选择了沉默,董事长张凯人在保定,CEO顾维灏也未到公司。“我们现在只希望公司有个明确的说法,到底是继续干,还是清算赔偿。”

  未就社保缴纳问题作出解释

  奥北科技园三号楼前,半人高、刻有“毫末智行”的石墙孤独的矗立着,旁边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树随风摆动。三五位毫末智行的员工说着什么,并排走进大门,身后不远处是绿色涂装、毫末智行自研的“小魔驼”无人物流车。

  “停工通知发布后,公司仅仅发布了放假时间,但未就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关键问题给出解释。”一位毫末智行员工说,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自己和很多同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北京这里有100多人,保定还有200多。”

  更令员工们焦虑的,是有消息称“公司账户已冻结”,而具体原因不详,他们担心自己的社保缴纳会受到影响。

  在焦虑的氛围中,一位员工明确了其核心诉求:要么公司能够“复活”并继续运营,要么就明确宣布解散并给出清晰的赔偿方案,其中必须包含拖欠工资的足额发放、社保的补缴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离职补偿,避免员工陷入被动失业的境地。

  基于此,不少员工决定等到11月25日,也就是公司原本发放10月工资的日子,再根据届时的进展做出最终决定。“若到那时公司依旧没有任何明确回应,工资与社保问题仍无进展,只能被迫选择辞职,另寻出路。”

  “公司是第一批进入自动驾驶赛道的,如果能正常交付无人物流车的订单,起码能维持日常的运营。”有毫末员工说。至于为何停止生产交付,其并不知情。“可能是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技术迭代太慢。”该员工称。

  自去年以来,毫末智行便经历了多次裁员和高层离职潮。有行业消息称,去年毫末智行曾进行大面积裁员,职能部门裁掉约1/3甚至近半。同期数据智能科学家贺翔离职。进入 2025年,动荡进一步蔓延至核心管理层,董事长张凯多次身陷离职传闻,技术副总裁艾锐、产品副总裁蔡娜、品牌官王佳等关键人物相继出走。

  高层的频繁变动,导致公司战略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团队凝聚力严重下降。

  从明星企业到业务停摆

  毫末智行的诞生,可谓含着“金汤匙”。2019年11月29日,毫末智行从长城汽车内部孵化而来,其前身为长城汽车于2015年成立的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 。截至目前,毫末智行已进行了7轮融资,背后投资机构包括首钢基金、高瓴创投、九智资本等,估值超10亿美元。最近一次融资信息是2024年12月。

  2020年11月,毫末智行推出了首款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小魔驼;翌年12月,发布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雪湖),通过海量用户驾驶数据驱动算法迭代。同年4月,在ChatGPT大火之际,毫末智行还发布了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毫末HPilot辅助驾驶系统的3.0版本已经打通高速与城市场景。截至2025年,该系统已搭载于长城汽车旗下魏牌、坦克、欧拉等品牌近20款车型。

  然而,毫末智行的停摆也并非偶然,作为长城汽车内部孵化的自动驾驶子公司,毫末智行对于长城的订单严重依赖。尽管毫末智行曾宣布与三家主机厂签订定点合作协议,不过其官网显示,毫末智行所搭载的车型均出自长城汽车,合作主机厂也仅有长城汽车一家。

  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毫末智行仅仅是其重点供应商之一,且毫末作为独立法人实体,自主运营,长城汽车并未参与毫末的日常实际运营。

  “在更高阶的城市NOA覆盖上,毫末智行可能当初走的相对保守了一点。”在2024广州车展上,长城汽车魏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谭健曾表示。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智驾方案的加速内卷,长城汽车选择“及时止损”,开始将资源与业务更多地向外部供应商倾斜。2023年,长城引入元戎启行作为高阶智驾供应商,并领投其C轮融资1亿美元,随后,魏牌全新蓝山、高山等高端车型均采用元戎启行的“端到端”智驾方案。与此同时,大疆旗下卓驭科技的纯视觉方案也在魏牌车型上密集测试。

  从曾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走向停摆困境,毫末智行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残酷与挑战。在行业人士看来,毫末智行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智能驾驶行业已从资本追捧的“风口”逐渐回归理性,部分智驾企业面临融资困难、业务停滞的困境,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