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4 20:50:50 股吧网页版
替考、偷拍、公司型作弊,监管曝光证券从业考试三大违规行为
来源:财联社

  中证协最新通报了四起考试违规案,从投资咨询公司为非所属人员“开绿灯”报名,到从业人员找人冒名替考,再到考生偷拍试题、机构内部人员组织作弊,覆盖了考试全流程的多个违规环节。

  从四起案例来看,违规行为覆盖了水平评价测试的报名、考试、后续执业登记等多个环节,涉及机构与个人两类主体。对机构的处分集中在“行业内告诫”,对个人的处分则多为“36个月不适合从事证券业务”,且均依据《自律措施实施办法》及相关细则作出,处分标准清晰、依据明确。

  记者注意到,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在专场测试报名环节的违规行为尤为突出,其为无实际用工关系的外部人员批量开通报考权限,9月测试外部人员报考占比达75.1%,11月该比例更是攀升至84.9%,严重违背专场测试的制度设计初衷。

  中证协在多起案例的警示中反复强调,证券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公正与权威,是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机构而言,强化内部审核、完善合规培训、落实事后问责,是防范违规风险的核心;对从业人员来说,守住诚信底线、杜绝考试作弊,是职业发展的前提。

  投资咨询公司为外部人员“批量”报名

  2024年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水平评价专场测试的两次考试中,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报名数据格外刺眼。

  9月测试期间,这一公司共为519人报名,但在册员工仅129人,外部人员占比高达75.1%;到了11月测试,这一比例进一步攀升至84.9%——364名报考者中,绝大多数与公司无实际用工关系。

  专场测试本是面向行业内特定人员的专项安排,而这一公司在报名审核环节严重失职,为大量不符合条件的外部人员违规开通报考权限。

  依据中证协《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实施细则》,专场测试仅面向符合第七条报名条件的证券行业机构人员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特定人员,参与组织测试的机构需履行维护测试秩序的责任。最终,中证协根据《自律措施实施办法》,对公司采取行业内告诫的纪律处分。

  中证协在警示中明确,此类违规行为严重违背专场测试的制度设计初衷。对行业机构而言,认清专场测试的特殊性与严肃性,强化内部审核与管理,是促进行业人才建设规范发展的基础。

  人脸比对“露馅”,两年前替考行为终被查实

  2022年4月,一名从业人员通过某投资咨询公司提交证券从业人员执业登记申请,却卡在了审核环节。

  原因是人脸比对未通过,考试现场抓拍照片,与他提交的执业登记照片、既往其他考试现场照片差异明显,不符合同一人特征。顺着这一线索核查,中证协发现人员早在2020年9月参加“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科目考试时,就存在由他人冒名替考的严重违纪行为。

  这一行为触及了中证协纪律处分的“红线”。根据《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实施细则》,考生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测试,或冒名代替他人参加测试的,将被取消当次全部测试成绩,自违规行为确认之日起60个月内禁止参加测试;若已完成执业登记或正在申请,还将被认定36个月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同时,细则明确,施行前的违规行为若未处理,按细则执行,但若原规定不认定违规或处罚较轻则从原规定。

  最终,中证协依据《自律措施实施办法》,对从业人员作出“认定不适合从事全部证券业务36个月”的纪律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中证协在警示中强调,替考不仅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自信,更是对个人诚信的践踏,这类行为会动摇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公正根基,削弱专业认证的公信力。即便作弊侥幸逃过现场监督,后续执业登记审核的严格审查,仍会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考场上用手机拍试题,违规行为被督考当场抓包

  2024年3月的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中,某市考区的一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科目考试,出现了考生违规使用手机的情况。

  督考人员在现场发现,一名考生动作异常,上前核查后确认其正在使用手机;进一步检查显示,考生手机中存有大量当场拍摄的试题内容。

  根据《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实施细则》,抄写或使用摄录设备获取测试内容,属于特别严重的违规情形。对此类行为,中证协将取消考生当次全部测试成绩,60个月内禁止参加测试;若涉及执业登记,还将认定36个月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

  综合违规情形与严重程度,中证协依据《自律措施实施办法》,对从业人员采取“认定不适合从事全部证券业务36个月”的纪律处分。

  中证协指出,每一道试题的泄露,都是对行业诚信体系的冲击;每一次作弊得逞,都是对守法从业者的不公。试图获取或传播试题的行为,会助长作弊产业链的滋生蔓延。对机构而言,需承担主体责任,加强考试纪律宣传教育、完善内部管控机制;对从业人员来说,守住执业底线,才是维护考试公平、捍卫行业人才评价权威性的关键。

  投顾公司内藏作弊团伙,在职人员参与组织收费

  2024年3月的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专场测试期间,另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曝出有组织的作弊事件。

  多名考生被查实使用隐形耳机等作弊设备,在考试过程中接收试题答案。调查显示,作弊团伙在考前就进入公司办公场所联络,以“提供作弊服务并收取费用”的模式,系统性地协助考生违规。涉案考生支付费用后,通过微型耳机接收由虚拟号码传送的答案。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虽开展过合规培训与考纪教育,但覆盖面不足,且部分在职从业人员直接参与组织作弊,暴露出内部管理的严重缺陷。事后,公司的自查也流于形式,未能及时落实问责措施。

  这一行为违反了多项行业规则。《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管理规则》明确,从业人员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参与组织测试的机构需维护测试秩序,若因工作重大失误造成考点混乱或严重作弊,中证协将视情节采取自律措施。

  最终,中证协根据《自律措施实施办法》作出双重处分:对直接参与组织作弊的从业人员,认定36个月不适合从事全部证券业务;对投资咨询公司采取行业内告诫的纪律处分。

  中证协在警示中提到,这不仅反映出公司在内部管控、合规体系及事后问责上的薄弱环节,也暴露了部分从业人员纪律意识淡薄、风险认知不足的问题——甚至有人触碰了执业底线。对全行业而言,“合规从业、诚信立身”应成为展业的根本价值导向,唯有强化内部合规体系,才能共同捍卫行业专业形象与市场秩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