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连续4个月萎缩、食品涨价持续,GDP负增长……日本经济再度亮起红灯。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并没有专注于恢复经济,而是公开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将日本经济拖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21日晚,数百名日本民众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举行集会,抗议高市早苗近日在日本国会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要求其撤回相关表态并作出解释和道歉。
受到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的影响,中国外交部、驻日使领馆、文旅部和教育部等多部门发文,提醒中国公民近期谨慎赴日,10多家航空公司相继发布对日本航线的特殊退改方案。据航空业估计,目前已有超54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取消,赴日旅游团大量退单。以冬季热门旅游地北海道地区为例,当地酒店住宿从业者对未来数月的业绩表现深感忧虑。
高市错误言论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原定近期在中国上映的两部日本影片宣布暂缓上映,还有分析认为,后续中国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日本商品的选择。
高市早苗此前还提出“日本人优先”的口号,通过严控外国人政策以图获取民众的支持。但实际上,不少日本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现在的在日外国人相对“年轻”,外籍居民增加将改善日本的财政状况,而且外国劳动力与日本人在就业方面的竞争有限。
缺少中国游客导致旅游业受挫、日本电影出口也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这些都说明日本经济较高的对外依赖度。高市早苗一系列错误言论和排外政策,又将日本经济引向何方?
高市早苗发表涉台严重错误言论后,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发出避免前往日本旅游和留学预警。由此出现了一波中国赴日旅游团的“退单潮”。
航旅纵横大数据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的数据显示,在接下来60天内,中国航司从中国至日本的机票预订量比11月15日后60天的机票预订量减少约29%。
中国游客数量的下降,直接冲击日本各地的旅游业。其中,日本热门旅游地北海道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据新华社报道,在札幌市内,札幌溪流酒店每月平均接待约3000名中国游客,但自中国发布赴日旅游提醒以来,11月共有约70笔中国游客住宿订单被取消。从业者称希望不要进一步影响到农历新年等关键旺季的预订。为了应对旅游业面临的危机,11月20日,北海道政府紧急召开相关对策会议。会上,北海道综合政策部部长中村昌彦表示:“部分酒店和航班已出现中国游客订单取消的迹象。正值冬季旅游旺季前夕,这种影响令人担忧。”
日本旅游界对“旺季不旺”的担忧,源于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业中的突出占比。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访日外国人旅行消费总额达6.9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54日元),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游客的贡献约占30%。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预测,损失中国游客意味着日本今后一年的旅游消费收入将锐减约2.2万亿日元,并拖累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0.36%。
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还影响到日本影片在中国市场的上映及票房。央视新闻报道,据相关影片进口方、发行方确认,《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等进口日本影片将暂缓上映。此前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映的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的票房呈显著下滑态势,上映第五日的票房预测已跌至2000万元左右。
有分析认为,之后中国消费者还可能会减少对日本商品的选择,将对部分日系品牌造成冲击。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高市的错误言论将会极大损害日本品牌企业对华销售,还连带给中日文化交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他进一步表示,刚开始恢复的日本农产品对华出口,可能再度面临停滞。
雪上加霜的是,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日本经济陷入六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萎缩。据央视新闻,日本内阁府17日公布,日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8%。日本总出口连续4个月萎缩,日本对美出口额自今年4月以来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与此同时,输入型通胀进一步恶化,出现大规模涨价潮。数据显示,10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0%,物价涨幅继续扩大,日本方面预计,今年将有超过2万种食品涨价。
“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外部市场,而且其经济结构决定了它很容易受到贸易冲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经济对外部需求,尤其对美国、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这一风险在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的政策变化中暴露无遗,在某种程度上凸显出日本经济的脆弱性。
高市早苗上台之初,就宣称要加强限制外国人的政策,试图通过这些措施来转移公众对国内经济矛盾的关注。
自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后,就频频在外国人问题上发声,强调访日外国人频现不当行为,主张实施严格的“外国人政策”。由此折射出“日本人优先”与该国经济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
对此,陈子雷分析,由于目前日本自民党属于少数党执政,高市在自民党内的根基本就不稳,她此举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图。日本民众的抗议显然是对她的政治“谎言”有所察觉。
11月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发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新生儿(不含在日外国人)数量为31.9万人,同比下降3.3%,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新低。分析认为,如果下半年照此趋势发展,该国今年全年新生儿数量预计将再次跌破70万人。
虽然日本政府近年推出一系列少子化对策,但新生儿数量仍在进一步下滑。日本少子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严重短缺,致使日本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劳动人口的减少会直接削弱日本的劳动力供给,严重拖累潜在经济增长率。根据不同机构的数据,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近年已降至0.1%—0.9%间的低水平。而且,日本人口老龄化还导致公共支出压力持续增加,社会保障预算继续大幅增长,占GDP的比重持续攀升,财政可持续性备受质疑。”王佳表示,日本的老年人口消费倾向虽高,但其收入和支出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老龄人群倾向于保守持有金融资产而非进行高风险的消费或投资,导致日本国内消费需求低迷。
日本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引进外籍劳工是缓解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结构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引进外国人对于深度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日本经济而言至关重要。首先,外国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护理等劳动力缺口最大的基础产业,直接缓解了这些行业的运营压力,支撑了日本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其次,在日外国人相对年轻的年龄结构,对改善日本的财政状况和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年轻的劳动者能扩大税收和消费,并分担对年金和医疗等社会保障系统的支持负担,在短期内有效补充正在萎缩的劳动人口,对抗人口减少带来的经济衰退风险。他强调,引进和留住外国人力不仅是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权宜之计,更是日本经济保持活力的结构性对策。
据了解,为了弥补国内人口缺口,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台引进外劳的政策,2019年还设立了特定技能资格签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日本的外籍居民人数约为377万。从年龄结构来看,20多岁和30多岁的外籍居民占比超过半数。这些外籍居民中的外籍劳工超230万人,较2008年激增4.7倍。
蔡亮表示,这些外劳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低端岗位,如便利店、机场、酒店清扫等,由于多数外劳属于临时工性质,雇主在薪酬、国民保险、国民年金等方面的支出相对有限,实际上是以较低成本获得了劳动力补充。
据新华社报道,有在日工作的中国人直言,如果没有年轻的外籍劳工,日本的许多基础行业难以运转,甚至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比如,在农业领域,随着日本农户老龄化,年轻的技能实习生等外国劳动者已成为实际作业劳动的重要支撑。
早前,在由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一项围绕外国人政策影响的调查中,66%的受访者认为,随着外籍居民的增加,日本财政收支将得到改善。因为年轻的外国劳动力能弥补短缺的人手,还会缴纳相当金额的税金和社会保险费。而且,大多数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外国劳动力与日本人在就业方面的竞争有限。
尽管经济上依赖外国人,日本社会对外国人的接纳程度却远未达到与其经济需求相匹配的水平。在最近的一项民调中,认为应该扩大外国人接受规模和认为“不应扩大”的比例相当,反映出日本社会在外国人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撕裂态势。
“日本长期以‘单一民族’自居,与美国、加拿大等传统移民国家相比,日本的外国人口比例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迫于劳动力短缺的现实不断放宽外劳政策,但开放程度始终有限。每当选举等关键时期,外国人议题就会被重新提起并引发争议,可见日本社会在接纳外国人方面的保守态度。”蔡亮向记者分析称,即便外国人已加入日本国籍,但在职业发展上依然面临障碍。
同时,高市政府在应对外国人等领域的政策也具有“强烈鹰派色彩”。蔡亮预计,日本对外国人政策收紧的趋势将延续,“高市早苗及其所属的保守派政治力量在涉外政策上本就持强硬立场,加之参议院选举中极右政党提出对外国人不友好的主张,政府为顺应民意将持续强化监管。尽管公明党因反对过度收紧政策而退出联盟,但高市内阁仍将坚持推进规范化管理,实质上就是持续收窄政策的口径。”
当前,日本正面对人口萎缩与排外情绪的双重困境。项昊宇向记者分析称,若日本出台过于严格或繁琐的管控措施,如更复杂的签证申请、更频繁的审查等,可能增加企业引进外国人才的成本和难度,降低日本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全球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将阻碍日本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解决,与其经济对外国年轻劳动力的迫切需求相悖。